培训班的课程对林晓怼而言,更像是一种系统性的梳理和印证。顾怀远讲授的知识,她理解起来并不费力,那些关于投影法则、公差标注、配合选择的规则,在她脑海中能与前世零散的工程概念和原主记忆里粗糙的实践经验迅速融合,甚至常常能举一反三,在脑海中勾勒出更优化的方案。但她谨记藏拙的原则,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言,只是安静听讲,握着那支厂里发的HB铅笔,在粗糙的笔记本上留下清晰工整的笔记,字迹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力道。
然而,思想的火花一旦燃起,便难以轻易熄灭。白天在车间,她看着老师傅们费力地调整那些笨重且精度有限的夹具,听着他们偶尔抱怨效率太低,影响工时,一个改进的念头便如同种子般在她心里悄然萌芽。
借着培训班需要练习绘图的名义,林晓怼从厂里物资科领了些废弃的图纸背面和一套基础的绘图工具——三角板、圆规、一支珍贵的绘图铅笔。夜里,等林小梅睡熟后,她就在家里那盏昏黄的、电压不稳导致灯光时常摇曳的白炽灯下,趴在冰冷的炕沿上,凭借白日在车间的细致观察和超越时代的眼界,开始小心翼翼地勾勒脑海中的构思。
她瞄准的是钳工车间里常用的一种老式手动螺旋压板夹具。这种夹具全靠工人臂力旋紧螺杆,费时费力,且由于结构简单,对工件定位面的适应性差,稍微不规则就容易产生装夹误差,导致加工偏差。她结合顾怀远讲过的力臂原理、自锁条件以及公差配合知识,在草图上重新规划。她保留了一部分原有结构以降低改造成本,但核心部分设计了一种省力的杠杆扳手机构,通过一个巧妙的铰链和连杆,将手部的下压力矩放大传递到压紧螺杆上。同时,她在压脚部位增加了一个带弹簧的浮动球头结构,并附上了可更换、可微调的定位块草图,以应对不同形状的工件。
她画得很专注,铅笔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时而停顿,秀气的眉头微微蹙起,思考着某个尺寸的合理性,时而又飞快地标注上符号和简要说明。橘色的灯光在她低垂的睫毛下投下一小片阴影,映得她侧脸线条专注而柔和,与白日里那个在车间沉默干活、面对挑衅波澜不惊的形象判若两人。
林小梅不知什么时候醒了过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悄悄挪到炕边,好奇地看着姐姐笔下那些复杂的线条和符号。“姐,”她声音带着睡意,小声问,“你画的这是什么呀?像个小机器,又有点像……嗯……说不出来。”
林晓怼从沉思中回过神,侧头看着妹妹懵懂的小脸,心里微软,指了指草图上的杠杆部分,轻声解释:“看这里,用手压下去,这里就会产生更大的力气,把工件压紧。这样干活就能省点力气,做得也更准。”她没有深入讲解机械原理,只是用最浅显的语言描述它的用途。
“能省力气呀?”林小梅眼睛亮了亮,在她简单的认知里,能让姐姐干活不那么累的东西就是好的。她崇拜地看着林晓怼,“姐,你真厉害,还会画这个。”
林晓怼笑了笑,揉了揉她的头发:“快睡吧,明天还要早起。”看着妹妹重新躺下,她小心地将草图上的碎屑吹净,待墨迹干透,才仔细地折叠成一个方正的小块,夹进了那本已经看完的《金属热处理工艺》的中间页。这东西现在还不能见光,需要合适的时机,像一个耐心的猎人,等待最佳的出手时刻。
第二天培训班课间,顾怀远照例被几个好学的青工围着问问题,多是关于上节课讲的基孔制与基轴制选择在实际应用中的困惑。他耐心解答,声音清润,条理分明,偶尔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粉笔划过,留下清晰的印记。
林晓怼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似在低头整理上节课的笔记,将一些关键点重新誊写梳理,眼角的余光却始终留意着讲台上的动静。她注意到顾怀远解答问题时,目光会扫过台下,看似随意,却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审视。
等到围着的人稍少些,只剩下两个还在纠结细节时,她深吸一口气,拿起那本夹着草图的《金属热处理工艺》,站起身,步伐平稳地走向讲台。心脏在胸腔里沉稳地跳动,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紧张,更多的是一种即将揭开谜底的决然。
“顾工。”她声音不高不低,清晰地传入对方耳中,同时将书递过去,“这本书我看完了,有些地方,比如关于不同回火温度对韧性的影响曲线,感觉理解得还不是很透彻。想再借一本基础一点的,关于材料力学或者机械原理方面的看看。”她找的借口合情合理,神态自然,仿佛只是一个求知若渴的普通学员。
顾怀远抬头,目光从问问题的学员身上移开,落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那眼神依旧平静,如同深潭。他伸出手,接过那本略显陈旧的书,指尖在接触到书页的瞬间,敏锐地感觉到了内页那不寻常的、硬挺的折叠厚度。他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抬起眼帘,又看了林晓怼一眼。少女站在讲台前,身姿挺拔,眼神清澈,表情坦然得没有一丝破绽,仿佛真的只是来还书借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