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蓝玉在营帐中咬牙切齿之际,帅帐内的傅友德,也正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他手中捧着一封朱棣亲自写的密信,信中只有一个要求——监视蓝玉的一举一动,若发现他有任何异动,即刻禀报,必要时可先斩后奏。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傅友德心中充满了矛盾,“监视蓝玉,自有北镇抚司的密探,何须我一个大军统帅亲自负责?”他与蓝玉共事多年,深知蓝玉性格狂傲,却也勇猛善战,此次征讨梁王,蓝玉作为副帅,表现得异常老实,从不争功,也不添乱,让他根本找不到任何下手的由头。
他又想起应天传来的消息,唐胜宗、费聚、陆仲亨等老弟兄,为了一个“暂领北方军务”的虚名,打得头破血流,互相攀咬,丑态百出。傅友德不自觉地摇了摇头,心中暗自叹息:“这帮人怎么就看不明白?陛下这是在钓鱼啊。北平都司那二十几万大军,都是中山王的旧部,铁板一块,就算要找人暂领,也得从陛下的嫡系里面选,轮得到他们这些洪武朝的旧臣?”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亲兵的禀报声:“将军,帐外来了一个怪人,戴着面具,披着黑色斗篷,手里还提着几个沉重的箱子,说有要事面见将军。属下不敢擅专,特来请示。”
“怪人?”傅友德皱起眉头,心中充满了疑惑,“会是谁?在这滇南前线,除了军中将士,还会有谁来找我?”
“那人说,他有陛下的密旨,要亲自交给将军您,其他的一概不肯透露。”亲兵回道。
傅友德沉吟片刻,心中虽有疑虑,却也不敢怠慢。能在这滇南前线,敢声称有陛下密旨的人,绝非凡俗。他沉声道:“让他进来。”
“是!”
片刻后,几个身材高大的身影走进帅帐。领头的人戴一张面具,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锐利如鹰的眼睛,身上披着一件宽大的黑色斗篷,下摆拖在地上,行走间没有发出丝毫声响。其他两个人手中提着两个沉甸甸的木箱,放在地上时,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显然里面装着不轻的东西。
“你是谁?找本将军有何要事?”傅友德警惕地看着对方,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的佩剑上。
那怪人没有回答,只是缓缓从怀中掏出一块金牌,递到傅友德面前。金牌通体鎏金,上面刻着四个篆字——“如朕亲临”,边缘还刻着细密的龙纹,正是朱棣的御赐皇牌。
傅友德瞳孔骤缩,连忙跪倒在地,恭敬地行了三拜九叩之礼:“臣傅友德,参见陛下特使!不知特使驾临,有失远迎,望乞恕罪!”
“大将军免礼。”特使的声音经过面具过滤,显得低沉而沙哑,“陛下的密旨,大将军应该已经收到了吧?”
傅友德站起身,躬身道:“回特使,臣已收到陛下密旨,只是……”他面露难色,“军中粮草不足,将士们已有三月未曾足额领到饷银,人心浮动。蓝玉趁机撺掇了不少旧部,如今已有近七万将士不听臣的管教,要监视他,难度极大。”
他说的并非虚言。蓝玉在军中威望甚高,不少将领都是他当年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他忠心耿耿。如今军中粮草不济,将士们怨声载道,蓝玉又时常私下安抚,不少人便渐渐倒向了蓝玉,对他这个主帅的命令阳奉阴违。
特使点了点头,似乎早已料到这种情况,淡淡道:“陛下派我来,正是为了解决此事。”
他转身,打开了带来的第一个木箱。箱子打开的瞬间,一道耀眼的金光扑面而来——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一沓沓银票,皆是面额千两的巨额银票,粗略一数,竟有两千张之多,总计高达二百万两。
“陛下知道军中饷银短缺,这是二百万两银票,足够将士们三个月的饷银,今日便可发放下去。”特使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傅友德看着满箱的银票,眼中满是震惊——二百万两白银,可不是小数目,陛下竟如此大手笔,足见对滇南战事的重视。
特使又打开了第二个木箱,里面装着一卷明黄色的卷轴,上面盖着户部的大印:“这是户部的粮草批条,陛下已下令,从湖广、四川调运一百万石粮食,十日之内,必定运抵军营,解大军粮草之困。”
“谢陛下隆恩!”傅友德再次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几分激动。粮草和饷银,是目前军中最大的难题,陛下一次性全部解决,无疑是雪中送炭,将士们的士气必定能大幅提升。
“这两样,是给大军的。”特使将木箱合上,缓缓道,“最后一样,是给大将军您的。”
他从怀中掏出一道明黄色的圣旨,递到傅友德手中。傅友德双手接过,展开一看,上面的内容让他瞬间瞪大了眼睛,几乎痴狂。
圣旨上的字迹,正是朱棣的亲笔,笔力遒劲,气势磅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国家疆土,北境为要;边尘未靖,需得干城之将。尔傅友德,勇冠三军,智略超群,从征以来,平巴蜀、定滇黔,斩将搴旗,勋劳卓着,其忠勇可嘉,其功绩彪炳。朕念尔久历戎行,深谙兵事,特嘉封尔为颍国公,赐丹书铁券,食邑三千户,子孙世袭,永沐国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