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未时,奉天殿内的气氛已凝重到极致。朱棣虽已回到丹陛之上,脸色却依旧阴沉,方才天幕揭示朱高炽否定永乐新政、意图迁都的内容,仍像一根刺扎在他心头。徐妙云特意从东宫赶来,站在殿侧帷幕后,目光紧锁天幕,既担忧高炽的未来,又怕接下来的内容再刺激到朱棣。
就在此时,天幕的金色光晕骤然变强,新的画面与字幕缓缓浮现,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这一次,竟是关于朱高炽之死的疑云。
【天幕画面切换至洪熙朝的顺天皇宫,朱高炽躺在龙榻上,面色蜡黄,气息微弱,太医院院正跪在床前,满脸焦急地为他施针;殿外,官员们神色慌张地来回踱步,低声议论着什么。字幕缓缓浮现: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尚未完成迁都、调整政策等意愿,便猝然离世。关于他的死因,正史记载为“病逝”,然民间与野史中,却流传着诸多疑云,并非如表面那般简单。】
“疑云?”朱棣猛地直起身,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孤一直以为高炽是因体弱病逝,难道另有隐情?”他攥紧了御案的扶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若是有人蓄意谋害高炽,无论对方是谁,他都绝不会放过!
帷幕后的徐妙云也心头一紧,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高炽是她的长子,即便天幕揭示他日后有诸多不妥,可若真有人害他,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东宫寝殿内,朱棣紧握着徐妙云的手,两人的指节都因用力而泛白。此前他们虽担忧高炽体弱早逝,却从未想过“死因”会有疑云。徐妙云腹中的胎儿似也感受到母亲的紧张,轻轻动了一下,她下意识抚了抚小腹,声音带着颤抖:“四郎,你说……高炽的死,真的会有问题吗?”
朱棣没有回答,只是死死盯着窗外天幕的方向,眼中满是焦虑。他想起高炽五岁时圆滚滚的模样,想起太医院院正“医得了病,医不了命”的叹息,心中既不愿相信,又忍不住泛起一丝恐慌——若高炽的死另有隐情,那幕后之人,会是谁?
奉天殿内,徐达更是身躯紧绷,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上。朱高炽是他的亲外孙,即便天幕揭示其日后举措有诸多不妥,可涉及“死因疑云”,这位铁血将军的眼中还是瞬间燃起怒火。他身旁的李文忠察觉到他的情绪,低声劝道:“徐公,先别急,看看天幕怎么说。”
奉天殿内,徐达双目圆睁,死死地握紧了腰间的佩剑,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无论是什么人,若是真敢对皇长孙下手,老夫定要将其碎尸万段!”
百官也纷纷交头接耳,脸上满是震惊。以往天幕揭示的多是政绩与政策,今日竟触及皇家秘辛,还是关于帝王死因的疑云,这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心惊——皇家之内,竟还有如此不为人知的暗流。
【天幕画面流转,展现出永乐朝东宫的场景:朱高炽身着太子服饰,在书房内小心翼翼地批阅奏折,朱棣(永乐帝)站在一旁,面色严肃地训斥着什么;不远处,朱高煦身着铠甲,正与武将们谈笑风生,眼神时不时瞟向书房,带着几分挑衅。紧接着,画面切换至洪熙朝后宫,朱高炽左拥右抱,桌上摆满了珍馐佳肴,他一边饮酒,一边与妃嫔们嬉笑,身形比往日更加肥胖。字幕显示:朱高炽在永乐朝时,因受朱棣压制与朱高煦威胁,始终谨小慎微,不敢有半分逾矩;待朱棣去世、自己登基后,便彻底“放飞自我”——沉溺后宫,暴饮暴食,毫无节制,最终导致身体崩溃。】
“放肆!”朱棣看着画面中沉溺享乐的朱高炽,气得一拍御案,“他竟如此不知自重!孤以为他登基后只是政策不妥,却没想到他如此荒淫无度!枉费孤还为他的身体担忧,真是恨铁不成钢!”
徐妙云站在帷幕后,脸上满是失望。她一直以为高炽只是性格温和,却没想到他登基后会如此放纵自己。身为帝王,当以江山社稷为重,沉溺后宫与饮食,简直是昏君所为!
“放纵?”徐达愣住了,他想象不到,那个在永乐朝谨小慎微的高炽,竟会在即位后如此“放飞自我”。他颓然坐下,语气中满是失望:“园本还以为他只是心软,没想到……没想到他竟如此不知节制!身体本就不好,还这么糟蹋自己,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李文忠也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惋惜:“皇长孙殿下在永乐朝憋得太狠了,一朝掌权,难免会失控。可他不该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啊……”
【字幕继续滚动,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值得一提的是,永乐帝朱棣一生共有四子五女,而朱高炽的子女数量远超其父——正史记载他有十个儿子,野史更是称其有十七个子女。反观朱棣,自洪武十八年后,便再无任何子女出生,推测或是常年征战损耗身体,或是年岁增长导致生育能力衰退。】
“一派胡言!”朱棣瞬间炸毛,指着天幕破口大骂,“什么叫孤年岁增长不行了?孤一直都很行!当年在北平戍边,孤也能弓马娴熟,何来‘损耗身体’之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