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从内侍手中拿过一卷竹简,扔在武将们面前:“这是萧相国在关中的功绩簿!五年间,他为朕征召新兵十五万,筹集粮草八十万石,制造兵器三十万件,安抚秦地百姓二十万户,让关中成为朕最稳固的后方。项羽之所以败亡,便是因为他没有萧何这样的治世能臣,后方混乱,粮草断绝,最终众叛亲离。你们说,这样的功绩,当不得首功吗?”
武将们看着地上的功绩簿,面面相觑,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樊哙想起彭城大败后,自己率残兵逃到荥阳,正是萧何连夜送来的粮草和新兵,才让他恢复了战斗力;周勃也记得,围困废丘时,若不是萧何送来的投石机,他根本攻不破章邯的城防。灌婴低头不语,他知道,自己的骑兵能长途奔袭,全靠萧何筹集的粮草支撑。
这番话如惊雷般炸在武将们心头。樊哙张了张嘴,终究没能说出反驳的话——他想起彭城大败后,自己率残兵逃到荥阳,正是萧何连夜送来三万新兵和十万石粮草,才稳住了军心。周勃也低头不语,当年他驻守废丘,粮草断绝时,也是萧何通过渭水漕运及时补给。
刘邦见武将们气焰渐消,又道:“再说,萧相国不仅管粮草,更制定了《汉律九章》,规范朝政礼仪,让朕的朝堂有章可循;主持修建长乐宫与新丰城,让迁都长安的将士和百姓有了安身之所。若没有萧何,朕就算得了天下,也只是个草莽皇帝!”说罢,他看向萧何,朗声道:“萧何以首功封酂侯,食邑八千户,赐金五百两,特许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另赏绸缎百匹、侍女二十名,良田千亩!”
萧何连忙跪地谢恩,额头贴在冰冷的金砖上:“臣谢陛下隆恩!臣愿将五百两黄金捐入军中,补贴将士;再将赏赐的千亩良田分给关中流民,安抚民心!”刘邦大笑道:“萧相国果然体恤将士、心系百姓,朕准了!”武将们见刘邦态度坚决,又念及萧何的功绩,纷纷躬身道:“陛下圣明,萧相国首功实至名归!”樊哙虽仍有些不服,却也知道刘邦所言有理,只得嘟囔着退到一旁。
首功之争刚平,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名侍卫慌张地跑进来,跪地禀报道:“陛下,外面有一名武将手持兵器,声称要为自己争功,拦着不让侍卫阻拦!”刘邦眉头一皱:“何人如此大胆?带进来!”片刻后,两名侍卫押着一名衣衫破旧、满脸胡茬的武将走进殿内。那武将挣脱侍卫的手,“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高声道:“陛下!臣杨喜,当年垓下之战中,臣率部追击项羽,斩下项羽的左腿,为何功臣名录上没有臣的名字?”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众人都记得,垓下之战中,项羽自刎后,其尸体被五名汉将瓜分,分别是王翳、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这五人都因功被封为列侯。可眼前的杨喜,衣衫破旧,根本不像个有功之臣。刘邦仔细打量着他,皱眉道:“你真是杨喜?当年你不是被封为赤泉侯,食邑一千九百户吗?为何落得如此模样?”
杨喜眼眶一红,哭道:“陛下,臣确实是杨喜!当年臣受封后,奉命镇守北疆,却因得罪了韩王信的部将,被诬陷通敌,剥夺了爵位和食邑,贬为庶民。臣不甘心啊!臣当年斩下项羽的左腿,是实打实的战功,恳请陛下为臣做主!”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块染血的布帛,双手奉上:“陛下,这是当年斩下项羽左腿时,溅上鲜血的战袍碎片,臣一直带在身上,恳请陛下查验!”
内侍接过布帛,呈给刘邦。刘邦看着布帛上早已发黑的血迹,又看了看杨喜,沉声道:“陈平,当年负责封赏的是你,杨喜之事你可知晓?”陈平躬身道:“陛下,臣记得此事。杨喜受封后,确实因被诬陷通敌而被剥夺爵位。但后来韩王信谋反,臣查明杨喜是被冤枉的,只是当时陛下忙于迁都之事,未能及时为其平反。”
刘邦点了点头,看向杨喜:“杨喜,朕知道你受了委屈。当年你斩下项羽左腿,是大功一件,朕岂能忘了你?朕恢复你的赤泉侯爵位,食邑一千九百户,赐金五十两,丝绸二十匹。另赏你一座府邸,让你安享晚年!”杨喜没想到自己竟能平反昭雪,激动得磕头如捣蒜:“臣谢陛下隆恩!臣愿率军驻守北疆,抵御匈奴,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刘邦笑道:“好!朕就任命你为北疆都尉,率军五千驻守雁门关!”杨喜连忙谢恩,被侍卫带了下去。
此事刚了,文臣队列中的鄂千秋便躬身出列:“陛下,萧相国首功毋庸置疑,但臣以为,曹参将军的功绩也当重赏。曹将军随陛下征战八年,共破七十余城,身受七十余伤,在定陶之战中,他身先士卒,手持盾牌冲破楚军阵形,斩杀楚军主将龙且,逼得项羽退守彭城;在平定魏豹叛乱时,他率军偷渡黄河,生擒魏豹,平定魏地。这样的战功,当列武将之首!”
首功之争刚平,又有人站了出来——这次是文臣队列中的鄂千秋。他躬身道:“陛下,萧相国首功毋庸置疑,但臣以为,曹参将军的功绩也当重赏。曹将军随陛下征战,共破七十余城,身受七十余伤,在定陶之战中更是身先士卒,斩杀楚军主将龙且,这样的战功,当列武将之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楚汉争霸演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楚汉争霸演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