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的风卷起沙砾,已然带着几分疏勒国特有的干燥气息。陈砚勒住“踏雪”的缰绳,目光越过前方连绵的矮山,一座灰褐色的关隘赫然出现在视野尽头——那便是疏勒国东部边境的“玉门小关”。夯土筑成的城墙依山而建,墙面布满风沙侵蚀的痕迹,城楼上飘扬着疏勒国的青底白驼旗,几名守军手持长戈,警惕地注视着远方。
“终于到了!”张骞长舒一口气,收起手中的舆图,脸上露出难掩的欣慰之情,“从白龙堆绕行黑石峡,日夜兼程五日,总算是踏入了疏勒国境。过了这玉门小关,再行三日便能抵达疏勒王城,届时便可与亲汉派的辅国侯会面。”
陈砚点头,目光扫过身后的使团。经过连日跋涉,护卫与工匠们虽面带疲惫,却依旧精神抖擞,玄甲上的沙尘遮不住眼神中的坚定。三辆墨家机关车历经戈壁颠簸,在工匠们每日的检修下依旧完好无损,车轮碾过碎石路,发出沉稳的“轱辘”声。
“张大人,疏勒虽亲近大汉,但边境关卡素来戒备森严,加之突厥眼线遍布,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他转身对墨丁吩咐道,“命工匠们将机关车的防御装置悉数收起,外露的兵器也暂且遮蔽,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猜疑。”墨丁领命而去,片刻后,机关车侧面的铜管弩机缓缓缩回车厢,护卫们也将连发弩斜背于身后,腰间的百炼刀用布帛裹住,整支队伍顿显少了几分肃杀之气,平添了几分出使使团应有的平和之态。
队伍缓缓驶近关隘,城楼上的疏勒守军立刻高声喝问:“来者何人?速速止步通报!”声音虽带着浓重的西域口音,却字字清晰可辨。
张骞催马上前,朗声答道:“我等乃大汉出使乌孙国的使团,奉大汉天子之命,途经疏勒国前往赤谷城结盟。此乃我朝国书与通关文牒,烦请通报守关大人,准予我等入境!”言罢,他从怀中取出用锦缎精心包裹的国书与文牒,高举示之。
城楼上的守军头目探出头,仔细打量了片刻,见使团阵容齐整,虽有护卫却未显露敌意,便挥了挥手道:“稍候!待我通报都尉大人!”说罢,转身下了城楼。
不多时,城门缓缓开启一道缝隙,一名身着蓝色官袍、头戴尖顶帽的疏勒官员带着几名侍从走出,正是玉门小关的都尉,名叫乌勒。他目光警惕地扫视着使团,尤其在墨家机关车上停留了许久,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随即用生硬的汉话问道:“大汉使团?可有疏勒国的入境文书?仅凭大汉国书,不足以通关。”
张骞心中一凛,上前一步,沉声道:“乌勒都尉,大汉与疏勒素来交好,此前我朝使者出使西域,途经疏勒皆可凭国书通行。此次为何突然索要入境文书?”
乌勒脸上浮现出一丝为难之色,却依然坚定地说道:“此乃我国新立的规矩。近日突厥使者频繁来访,对我王施压,要求所有入境使团必须提前报备,持有专门文书方可通关,否则一律不得入境。”他压低声音,补充道,“突厥人在关隘附近布置了许多眼线,我若私自放行,恐怕会招致杀身之祸。”
陈砚听罢,眉头微微皱起。他早已预料到突厥会在沿途设置障碍,却未曾想到竟会影响到疏勒的边境政策。“乌勒都尉,”他催马上前,语气平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突厥狼子野心,企图垄断西域商路,阻挠各国与大汉友好交往。我等此行出使乌孙,正是为了联合西域诸国,共同抵抗突厥。疏勒国若在此刻迫于压力阻拦大汉使团,岂不是正中突厥下怀?”
乌勒脸色变幻不定,显然内心挣扎不已。他看了看陈砚身后的机关车,又扫视了一圈护卫们腰间隐约露出的兵器,沉声说道:“话虽如此,但王命难违。若无入境文书,恕我不能放行。除非……”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使团的行囊上,“除非贵使团能留下部分财物作为‘通关费’,我便通融一二,权当未曾见过你们,放你们从侧门入境。”
张骞脸色骤然阴沉,怒斥道:“放肆!大汉使团奉旨出使,岂有向边境小吏行贿之理?你这分明是藐视我大汉天威!”
乌勒脸色涨得通红,却仍强硬回应:“要么留下财物,要么出示文书,否则休怪我下令放箭!”话音刚落,他举手示意,城楼上的守军迅速搭箭上弦,箭头齐齐对准使团,气氛顿时紧张至极,剑拔弩张。
护卫们纷纷紧握兵器,墨丁也悄然握住了机关车的摇杆,只待陈砚一声令下,便准备触发弩机反击。然而,陈砚却举手制止了众人,目光如炬地盯着乌勒:“都尉大人,行贿之事绝无可能。但我有一物,或许能证明我大汉的诚意与实力,也能让你无需担忧地放我们入境。”
说罢,他翻身下马,走到一辆机关车旁,打开车厢侧面的暗格,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的铜制盒子。乌勒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盒子,只见其表面刻有复杂的纹路,顶部嵌有一个凸起的按钮。陈砚将盒子置于地上,轻轻按下按钮,盒子突然发出“咔哒”一声,顶部缓缓升起一面微型的汉旗。旗帜虽小,却做工精细,鲜红的“汉”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