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京城的日子会有磕碰,会有陌生,但只要记着这些——沈青的饼、苏瑶的绣、小萤的笑,还有这株努力扎根的紫苏,就总有股子力气,让人踏踏实实地往下走。就像李教授说的,紫苏随水土变,却也随人心变,她们这些从镇上出来的人,又何尝不是呢?
夜风里,隐约飘来远处药铺的药香,混着院里紫苏的气息,竟和施医局的味道渐渐重合。林悦知道,这不是错觉——心里装着的地方,走到哪儿,都能闻见它的香。
第二天一早,林悦被窗台上的响动惊醒。小萤正踮着脚,把那盆紫苏苗往阳光最足的地方挪,嘴里念叨着:“沈青哥说过,紫苏得晒足太阳,不然叶子会发黄。”
林悦披衣下床,走到窗边一看,嫩芽果然又长高了些,叶片边缘泛着健康的紫晕。“看来这京城的太阳,跟咱镇上的一样养人。”她笑着拿起水壶,给苗根浇了点水,“今天李教授说要带咱们去药材市场,正好去看看有没有家乡的品种。”
早饭是在巷口的粥铺吃的,小米粥配着腌紫苏,竟和王婶做的味道有七八分像。老板是个河南汉子,见她们盯着咸菜看,爽朗地笑:“这紫苏是托人从南边捎来的,姑娘也喜欢这口?”
“嗯,家里种了不少。”林悦舀了勺粥,“没想到在这儿能尝到家乡味。”
“出门在外,就靠这点念想了。”老板擦着桌子,“我那口子每次寄东西,都得塞把紫苏籽,说在哪都能种出点家的样子。”
这话让林悦心里一动。到了药材市场,李教授正跟个老药农讨价还价,见她们来,挥挥手喊:“小林快来,这有批紫苏子,成色特别好,跟你带来的标本比对下。”
林悦走过去,拿起几粒种子,饱满油亮,果然和沈青给的那些很像。“确实不错,”她抬头问老药农,“这是从哪儿收的?”
“南边山里,”老药农咧着嘴笑,“那儿的紫苏,杆子粗、叶子大,入药最管用。姑娘要是想要,我给你留几斤?”
“好啊。”林悦爽快应下,“麻烦您帮我包好,我回头来取。”
逛到市场尽头,忽见个摊位前围着不少人,挤进去一看,竟是个卖紫苏茶的小摊。摊主是个老太太,正用粗瓷碗给人试喝,茶汤清亮,飘着淡淡的紫晕。“这是用紫苏嫩叶炒的,”老太太见林悦感兴趣,递过一碗,“败火、开胃,姑娘尝尝?”
林悦抿了一口,茶香里带着点清苦,回味却甘甜。“跟我娘炒的一个味。”她笑着掏钱,“来两包。”
老太太收了钱,又多塞了把晒干的紫苏花:“这个泡水喝,安神。出门在外,睡不好可不行。”
离开市场时,手里已经拎了不少东西。小萤抱着包紫苏子,像抱着宝贝:“回去就种上,等长出叶子,给李教授看看咱那儿的紫苏有多能长!”
林悦看着她雀跃的样子,忽然觉得,所谓的“他乡”,其实也藏着很多熟悉的温度。就像这紫苏,无论在南方的田埂,还是北方的窗台,只要用心待它,总能长出让人安心的绿意。
回到住处,林悦把紫苏花插进玻璃瓶,摆在桌角。阳光透过花瓣,在纸上投下细碎的紫影,像极了苏瑶绣绷上未完成的花样。她拿起笔,在纸上写下:“种紫苏,如种乡思,落地便能生根。”
窗外,小萤正蹲在院角翻土,准备种下新的紫苏籽。风拂过,带来远处药铺的气息,混着泥土的腥甜,林悦忽然明白,只要心里的根还在,走到哪里,都能把日子过出熟悉的味道来。
傍晚时,李教授派人送来封信,说医学院的标本室缺个管理药材的助手,问小萤愿不愿意试试。林悦把信递给小萤,看着她眼睛亮起来的样子,仿佛已经看见,小姑娘在摆满药材的架子间穿梭,认真记录每株植物的名字,就像当年在施医局,认真记下每味药的性子一样。
夜色渐浓,林悦坐在灯下,翻看从家里带来的医书。书页间夹着的紫苏叶已经干透,却仍带着淡淡的香。她忽然想给沈青写封信,告诉他,京城的紫苏发芽了,就像她们的日子,虽然换了地方,却也在好好生长。
笔尖落在纸上,先写下的不是问候,而是一句:“紫苏籽遇土则生,人亦如此。”
喜欢穿成女主闺蜜,我有签到系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成女主闺蜜,我有签到系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