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刚过,四九城郊区的风里终于带了些暖意。周晋冀带着小李站在 500亩农庄的地头,脚下是刚解冻的黑土,踩上去软乎乎的,远处的田埂上还留着去年的麦茬,零零散散地立在地里,透着股待垦的荒寂。
“营长,这地之前是国营农场的,后来没人专门负责,浪费了两年,不过土底子好,都是黑钙土,种啥都长。”小李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搓了搓,土粒细腻,没什么石块,“要是种玉米、大豆,今年秋收肯定能有好收成。”
周晋冀却摇了摇头,目光扫过整片土地,眼神里带着更远的盘算:“只种玉米大豆太浪费了。咱们有 120个弟兄要吃饭,肉联厂以后还要靠这里供应原料,得搞点不一样的。”他想起整理空间时翻出的那些美军军用塑料——每卷都是长 100米、宽 5米的透明材质,韧性强、透光好,在这个连塑料布都稀缺的年代,绝对是建蔬菜大棚的不二之选。
两人回到农庄临时搭建的棚屋,周晋冀让小李守在门口,意念一动,棚屋里瞬间堆起了六卷半人高的透明塑料。阳光透过棚屋的破窗照进来,落在塑料上,映得整个屋子都亮堂起来。小李推门进来时,看到这堆“稀罕物”,脸上没丝毫惊讶,反而笑着说:“营长,还是你有办法。”
战士们早就习惯了周晋冀的“小奇迹”——从朝鲜战场带回来的紧缺药品,到能换物资的美国卡车,再到如今的透明塑料,每次遇到难题,营长总能拿出让人惊喜的东西。几个正在整理农具的战士凑过来,伸手摸了摸塑料,触感光滑,比他们见过的粗布还结实。
“这是美军的军用塑料,透光好、耐冻,用来建蔬菜大棚正好。”周晋冀指着塑料卷,对小李说,“咱们建 6个大棚,每个按长 50米、宽 8米来搭,一半种青菜,一半种草莓、西瓜这些水果。这样到了冬天,弟兄们也能吃上新鲜青菜,不用再啃冻白菜、冻萝卜,缺维生素对身体不好。”
小李眼睛瞬间亮了,他在农村长大,知道冬天能吃到新鲜青菜有多难——以前家里冬天只能靠腌菜、冻菜过冬,要是能有大棚种青菜,不仅弟兄们能改善伙食,往后肉联厂的职工也能跟着沾光。他连忙拿出笔记本,快速记下:“6个大棚,50×8米,青菜+果蔬,我明天就找附近公社的老农问问,怎么搭棚架最结实,什么时候育苗最合适。”
“不光是大棚,养殖也得跟上。”周晋冀又指向地图上的角落,“那边靠近小河,取水方便,用来建猪圈和牛舍正好。不过不能像老家那样散养,得搞科学养殖——先挖好污水处理沟,粪便要集中发酵,既能当肥料,又不会污染土地;再找兽医站的人来看看,怎么防疫、怎么配饲料,咱们要养出健康的猪和牛,往后肉联厂的原料才有保障。”
这话戳中了小李的心思,他老家以前散养猪,一到冬天就容易生病,还总污染村口的小河。如今周晋冀提的“科学养殖”,既干净又能提高成活率,他连忙点头:“营长您放心,我明天就去兽医站跑一趟,找专业人士请教,再把污水处理的图纸画出来,保证不耽误工期。”他脑子活络,一点就透,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怎么划分养殖区、怎么规划饲料储存间,甚至连给猪牛建“运动场”的念头都冒了出来。
周晋冀看着小李干劲十足的样子,心里很是满意。他从包里拿出一张手绘的农庄规划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大棚区、养殖区、饲料储存区、灌溉水渠的位置,甚至连员工宿舍的小角落都画了出来。这张图他画了三个晚上,结合了现代农庄的规划理念,又考虑了当下的实际条件,既不显得太超前,又能最大化利用土地。
“你看,大棚区靠近宿舍,方便管理;养殖区离大棚远点,避免气味影响;灌溉渠从河里引水,每个地块都能浇到。”周晋冀指着图纸,细细讲解,“等大棚搭好,咱们先育一批速生青菜,下个月就能移栽;猪圈和牛舍这个月就得动工,争取夏天能进第一批猪苗和牛犊。”
小李凑过去看着图纸,越看越兴奋:“营长,这规划太周全了!按您这么弄,咱们这农庄不仅能供上弟兄们的吃喝,往后说不定还能给城里的商场供货,赚点外快补贴肉联厂!”
周晋冀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有这想法就好,不过先把基础打牢,一步一步来。你多跟弟兄们商量,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找我,咱们一定要把这农庄建成四九城最好的农庄。”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 500亩土地上,给黑土镀上了一层金红色。小李拿着规划图,带着战士们去丈量土地、标记位置,棚屋里的透明塑料在余晖下泛着微光,像一个个即将实现的希望。周晋冀站在地头,看着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期待——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建起整齐的大棚,传来猪牛的叫声,长出绿油油的青菜,成为他和弟兄们在四九城扎根的“粮仓”与“肉库”。
而这份超越时代的规划,不仅能解决当下的生活需求,更能为肉联厂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周晋冀知道,只要农庄能顺利运转,再加上肉联厂的开工,他和弟兄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喜欢四合院:从组建肉联厂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四合院:从组建肉联厂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