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管理局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但节奏却比在工地时更加紧张和繁杂。春耕灌溉、水费征收、渠道维护、群众宣传……千头万绪,苏茉莉常常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挤不出来。管理局有自己的食堂,但开饭时间固定,她错过饭点是常事。
这天,她又因为下乡处理一个用水纠纷,回到管理局时已是下午两点多,食堂早已关门。饥肠辘辘的她回到自己的小屋,正准备烧点开水泡点炒米对付一口,却隐隐闻到隔壁赵振国局长的小院里,飘来一阵熟悉的饭菜香气。
她也没多想,只以为是赵局长家也在开火做饭。然而,当她刚把水烧上,就听到院门外传来警卫员小张的声音:“苏副局长,您在吗?”
茉莉打开门,只见小张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铝制饭盒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苏副局长,您还没吃饭吧?赵局长让我给您送点过来,他今天炖了只鸡,说您工作辛苦,让您也尝尝。”
炖鸡?赵局长让她尝尝?
茉莉愣住了,看着那饭盒里金黄喷香的鸡汤和炖得烂熟的鸡肉,一时不知该不该接。赵局长亲自炖鸡?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
“这……这怎么好意思?赵局长自己吃就好……”茉莉连忙推辞。
“您就拿着吧!”小张不由分说地将饭盒塞到她手里,“赵局长说了,以后您要是错过饭点,就直接去他院里的小厨房吃,他让炊事员给您留着饭。他说管理局工作忙,不能让干部饿着肚子干活。”
小张说完,对她敬了个礼,转身就走了。
茉莉端着那沉甸甸、热乎乎的饭盒,站在原地,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他竟然连她吃饭这种小事都注意到了?还特意安排了“小灶”?这关怀,细致得让她心头发烫,又有些不知所措。
她回到屋里,打开饭盒,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她小口小口地吃着那炖得极其入味的鸡肉,喝着鲜美的鸡汤,只觉得这是她吃过的最温暖的一顿饭。
从那以后,茉莉发现,赵振国院里的那个小厨房,似乎真的成了她的“专属补给站”。只要她加班或者下乡回来晚了,灶上总会温着饭菜,有时是一碗面条,有时是几个包子,有时是一碟小菜,花样不算多,但总是热乎的。她问过炊事员,炊事员只说是赵局长的吩咐,具体也不清楚。
这种无声的、恰到好处的照顾,像春雨一样,悄无声息地滋润着茉莉的心田。她不再为吃饭发愁,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然而,更让她感到安心的,是另一种形式的“无声陪伴”。
灌区范围大,有些偏远的村落,需要徒步很久才能到达。有时茉莉需要独自下乡,尤其是去一些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反复做群众工作的地方。
起初她并没在意。但有一次,她去一个以“难缠”出名的村子协调用水分配,和几个老辈人磨了一下午的嘴皮子,直到天色擦黑才勉强做通工作。她独自一人,打着手电筒,走在返回管理局的乡间小路上。
四周寂静,只有虫鸣和她的脚步声。说不害怕是假的,她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就在她心里有些发毛的时候,身后远处,忽然亮起了两束微弱的、似乎是自行车车灯的光。那灯光一直不近不远地跟着她,保持着一段恰到好处的距离。
起初她以为是同路的村民,但走了很长一段,那灯光依旧稳稳地跟在后面,不快不慢。她快,灯光也快;她慢,灯光也慢。
茉莉心里起了疑,也有些紧张。她停下脚步,猛地回头用手电筒照去——
灯光后面,一个高大熟悉的身影,正推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静静地站在夜色里。是石墩儿!
他看到茉莉回头,似乎有些慌乱,下意识地想躲,但已经来不及了。
“墩儿哥?你怎么在这儿?”茉莉惊讶地问。
石墩儿黝黑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闷声回答:“顺……顺路。”
顺路?这条路只通管理局和他刚离开的那个村子,根本不是他回家的方向。茉莉瞬间明白了,他是在暗中护送她!
一股暖流夹杂着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这个沉默的汉子,在用他最笨拙又最真诚的方式,守护着她的安全。
“谢谢你,墩儿哥。”茉莉真诚地道谢。
石墩儿摇了摇头,推着自行车走到她身边,依旧保持着半步的距离,闷声道:“走吧,天黑了。”
从那以后,茉莉发现,只要她独自去偏远的村子,回来的路上,总能看到石墩儿那沉默的身影和不近不远的自行车灯光。他从不主动跟她说话,只是默默地跟在后面,直到看到她安全回到管理局的灯光范围内,才会调转车头,消失在夜色中。
这种无声的陪伴,和赵振国那细致的“小灶”关怀,如同两条平行的暖流,在茉莉忙碌而充实的新生活中,静静地流淌,给予她不同的温暖和力量。
她知道,前路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她不再孤单。
喜欢70年代的村花苏茉莉高嫁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70年代的村花苏茉莉高嫁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