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一天暖过一天,工地四周的杨树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像给黄土坡缀上了星星点点的翡翠。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为期数月的扫盲班也迎来了结业的日子。
这可是工地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结业典礼这天,识字班的教室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着喜庆的图案,写着“知识就是力量”几个大字。学员们个个穿戴整齐,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
苏茉莉今天也特意换上了那件最好的浅蓝色格子衬衫,两条辫子梳得光溜溜的,还别上了过年时买的一对红色有机玻璃发卡,显得格外精神俏丽。作为助教,她心里既为学员们高兴,又隐隐有些舍不得。
林教员主持典礼,他首先总结了扫盲班的学习情况,表扬了大家的刻苦努力。当他念到“本期扫盲班,百分之九十的学员达到了脱盲标准”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学员激动得眼圈都红了。
接着,就是隆重的颁发结业证书环节。学员们一个个上台,从林教员手中接过那张盖着红印、象征着自己文化进步的证书,有的小心翼翼捧着,有的激动地贴在胸口,个个笑容灿烂。
春苗拿到证书时,更是高兴得直接跳了起来,转身就抱住了站在一旁的茉莉:“茉莉姐!谢谢你!要不是你耐心教俺,俺肯定学不会这么多字!”
“还有俺!茉莉老师,那个‘劳’字俺现在写得可好了!”
“俺也是!俺都能给家里写简单的信了!”
学员们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向茉莉表达感谢,眼神里充满了真诚的尊敬和亲近。这一刻,他们喊出的“茉莉老师”,比任何时候都要响亮,都要真心实意。
茉莉被大家围在中间,看着这一张张因为知识而焕发光彩的脸庞,听着这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谢,她的鼻子有些发酸,心里却像灌了蜜一样甜。这种通过自己努力帮助到别人、看到别人进步的喜悦,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
就在这时,林教员笑着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同志们,静一静!下面,我们要颁发一个特别的奖项——优秀助教奖!”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林教员拿起一张格外醒目的、印着金色边框的奖状,声音洪亮地宣布:“授予苏茉莉同志!感谢她在扫盲班工作中,认真负责,耐心细致,教学方法灵活,为工地扫盲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哗——!”掌声如同潮水般瞬间淹没了整个教室!
学员们用力地拍着手,脸上是“果然如此”的兴奋和骄傲。食堂的女工们今天也来了不少,桂兰婶子、小娟她们更是把手掌都拍红了,胡彩霞也夹杂在人群中,跟着鼓掌,表情复杂却不再有往日的尖刻。
茉莉完全愣住了,她没想到还会有属于自己的奖状!直到春苗推了她一把,她才晕乎乎地走上台。
林教员将奖状郑重地递到她手中,又拿起一个用红纸包裹的、方方正正的奖品,笑容满面地说:“这是指挥部给予优秀助教的奖励,希望你再接再厉!”
茉莉接过奖状和那份颇有分量的奖品,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她看着奖状上自己的名字和“优秀助教”那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眼眶终于忍不住湿润了。她对着台下的学员们,对着林教员,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哽咽却清晰:“谢谢……谢谢大家!我……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清水河边懵懂无知的村姑,也不是那个在基坑里挣扎求生的可怜民工,她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赢得了所有人尊敬的“茉莉老师”!
结业典礼在昂扬的乐曲声中结束,但学员们却久久不愿散去,拉着茉莉在黑板前合影。没有相机,大家就簇拥着她,请会画画的人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下大家的笑脸,写上每个人的名字,茉莉被大家拥在正中间,笑得像朵盛开的茉莉花,纯洁而灿烂。
这幅特殊的“合影”,留在了黑板上,也永远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抱着奖状和奖品回到食堂,茉莉立刻被女工们再次围住。
“快看看,奖品是啥?”
茉莉小心翼翼地拆开红纸,里面露出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惊呼出声——那是一本厚厚的、崭新的《现代汉语词典》!深绿色的塑料封皮,散发着油墨的清香!
在这个书籍匮乏的年代,拥有一本词典,是无数求知者梦寐以求的事情!
“哎呀!是词典!”
“这可是宝贝啊!”
“指挥部真大方!”
茉莉抚摸着光滑的封面,心里激动万分。这本词典,对她来说,比任何东西都珍贵!
这时,老王头背着手溜达过来,瞅了瞅那本词典,又看了看茉莉红扑扑的脸蛋,嘿嘿一笑,慢悠悠地道:“词典好啊,学问深着哩!不过啊,茉莉丫头,你这‘老师’的名声算是传开喽!往后啊,找你这个‘文化人’说话、写信的人,怕是少不了咯!”
果然,没过几天,找茉莉“帮忙”的人就渐渐多了起来。有的是其他连队的民工,揣着皱巴巴的家信,不好意思地请她念一念,再帮忙写封回信;有的是附近村里的老乡,听说工地有个识字的女先生,拿着儿子在部队的来信,特意跑来请她解读;甚至连指挥部里一些文化不高的干事,遇到拿不准的字词,也会客气地来向她请教。
茉莉从不推辞,总是耐心地帮忙。她的休息时间,常常被这些“甜蜜的负担”占据。但她乐在其中,每当帮人读完信、写完回信,看到对方脸上露出释然或喜悦的笑容时,她就觉得特别充实,特别有价值。
小小的食堂角落,仿佛成了工地一个充满温情与文化气息的“便民服务站”。而“茉莉老师”这个称呼,也带着敬意和亲切,越传越远,成了苏茉莉另一个闪亮的标签。
喜欢70年代的村花苏茉莉高嫁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70年代的村花苏茉莉高嫁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