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被敲响的时候,陈宇默正盯着黑掉的电脑屏幕。
助手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刚收到消息,另一家品牌说愿意重新调整预算,想明天再谈一次。”
他应了一声,“知道了,安排吧。”
屋里安静下来。刚才那通没拨出去的电话还在心里悬着。他知道不能再拖了,有些事等不到“刚好”的时候。
他拿起手机,翻出通讯录里的名字——夏初冉。
手指点下拨号键,没有犹豫。
电话响了两声就被接起。
“有事?”她的声音很清,不紧不慢。
陈宇默坐直了些,“我下周要拍一个城市跑的广告vlog……想请你来出镜,帮忙记录过程,你觉得可以吗?”
他说完就顿了一下,又补充道:“不是主角那种,就是一起走,把整个流程拍下来。你之前协调活动挺在行的,节奏也拿得准。”
那边安静了几秒。
“为什么是我?”她问,“你有很多粉丝愿意配合。”
陈宇默没想到她会这么直接。
“因为你是少数不怕站在风口里的人。”他声音低了些,“那天澄清会结束,别人都没动,你走过来了。我不需要只会点头的人,我需要一个能看见真实情况的人。”
他又说:“而且你不会为了镜头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这很重要。”
夏初冉没立刻回应。
他也没催,只是握着手机,等。
过了几秒,她轻笑了一下,“你说得这么郑重,我要是不去,反倒辜负诚意了。”
陈宇默嘴角松开一点。
“我可以参加前期筹备会议,”她说,“明天下午有空,能见面聊聊吗?”
“可以。”他马上答,“工作室见,我把资料都准备好。”
“好。”
电话快挂断时,他忽然开口:“谢谢你又一次站过来。”
“别总把谢谢挂嘴边,”她语气淡淡的,“做好你的片子就行。”
通话结束。
陈宇默放下手机,重新打开电脑。屏幕亮起,光标停在未命名的文档上。
他新建了一个联系人备注:夏初冉,核心协作。
窗外天还没完全亮,楼下的早点摊开始支棚子,锅铲碰铁板的声音断断续续传上来。隔壁宿舍有人起床洗漱,水龙头哗哗地响。
他靠在椅背上,脑子里过了一遍明天要讲的内容。
脚本初稿已经改了三版,重点不在产品展示,而在参与感。跑步的过程、准备阶段的混乱、临时调整路线的小插曲——这些才是观众愿意看的东西。
而夏初冉的角色,不需要设计太多。她只要做她本来就会做的事:观察、提醒、帮人理顺流程。
就像那天在礼堂,没人叫她去安慰徐欢,她还是走了过去。
他关掉邮箱界面,打开相册,找到一张旧图。是半年前拍校园日常时截下来的画面:一群学生围在公告栏前,夏初冉站在边上,手里拿着一叠纸,正在和人核对名单。
她当时穿的是浅色外套,头发扎得很利落,说话时不急不慢,条理清楚。
那条视频播放量不高,但评论区有人说:“这个女生做事好稳。”
现在他需要的就是这种“稳”。
第二天下午两点,工作室门口响起敲门声。
陈宇默起身开门。
夏初冉站在外面,背了个帆布包,手里拎着保温杯。
“路上堵车,晚了五分钟。”她说。
“没事,我也刚整理完。”
她走进来,环顾一圈。房间不大,靠墙摆着拍摄设备,桌上堆着文件和笔记本,角落里放着一台老式打印机,旁边贴着便签纸,写着“待打印清单”。
“你平时都一个人弄这些?”她问。
“大部分时候是。”他拉开椅子让她坐下,“脚本我打了草稿,你可以先看看。”
他递过去平板,屏幕上是分镜列表。
她一页页翻,眉头微皱,时不时点暂停记下什么。
“第三段这里,你说要拍中途补水的画面,”她抬头,“但城市跑路线经过三个补给点,你怎么确定会在哪个点停下来?”
“计划是第二个。”他说,“那里有个小坡,跑完正好需要休息,情绪也在高点。”
“可如果那天人多,队伍被冲散了呢?或者天气热,大家提前脱水,第一个点就得补水?”
陈宇默点点头,“所以我在脚本里留了备用镜头建议,比如抓拍不同人的反应,再剪成一段蒙太奇。”
“这样更好。”她把平板还给他,“别只盯着主流程,突发情况反而更真实。”
他笑了下,“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两人开始讨论具体分工。
她不主动争角色,也不推脱责任,每提一个建议都带着明确目的。说到拍摄动线时,她甚至拿出纸笔画了个简易地图,标出可能的机位和移动路线。
“你以前学过影视?”他问。
“选修过一学期。”她说,“后来觉得太耗时间,就没继续。”
“可惜了。”他说,“你比很多专业助理都想得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