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默走出图书馆侧门的时候,天光还亮着,风从梧桐道那头卷过来,把帆布袋的带子吹得晃了一下。他顺手扶了扶肩上的包,手机在裤兜里震个不停。
没急着掏出来看。
他知道是什么——这几天只要安静超过十分钟,消息就会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上一次是粉丝群炸了锅,说他在节目里的旧片段又被翻出来;再上一次是品牌方半夜发来修改后的脚本,问他能不能明天就拍。可这次震动频率不一样,短促、密集,像是连环催命符。
他站在台阶上停了两秒,抬手看了看表:四点十七分。
“还书花了二十三分钟,被围了四十一分钟,说话说到嗓子冒烟。”他自言自语,“这效率,搁公司早被开除了。”
终于把手机拿出来,锁屏上一长串未读消息,微信、短信、邮箱提醒挤成一团。最顶上是一条来自工作室助理的语音,三秒,标着红点。
点开。
“哥,今天新增八十七条合作意向,筛完剩三十二个能谈的。你现在回吗?我在这儿等你定方向。”
声音很稳,没带情绪,但那句“我在等你”听得他肩膀一沉。
他回了个“马上到”,打车软件一点,五分钟内就有车接单。
车子穿过大学城主街时,阳光正斜斜地压在文创园那排灰白色小楼顶上。他看着窗外熟悉的招牌一家家掠过:奶茶店、打印社、学生自习室……最后停在一块还没挂上去的牌子前。
“到了。”
下车,刷卡进门,走廊灯自动亮起。
办公室门开着,一眼就能看见屋里堆成小山的文件。几张桌子拼在一起,中间摆着笔记本电脑,墙上贴满了彩色便签,写着“待确认”“优先级高”“需二次沟通”。角落里站着个穿格子衬衫的年轻人,背对着门整理资料,听见脚步转过身来。
“你总算来了。”他说,“我都快把咖啡喝成白开水了。”
陈宇默脱下外套挂在椅背上,“辛苦了。先说重点的。”
那人递过一个夹子:“三十二份提案,按行业分了类。食品饮料占一半, mostly网红零食和速食品牌;数码产品四个,其中两个是耳机;还有三个服饰类,风格偏街头。剩下的是公益项目和本地文旅推广。”
“公益有几个?”
“四个。但我只留了一个。”
“哪个?”
“大学生心理健康支持计划。他们要做一支短视频,主题是‘说出来就不算了’,讲年轻人怎么面对焦虑和自我否定。脚本我粗看了,不煽情,也不装深沉,就是几个真实故事改编的小场景。”
陈宇默接过文件,翻开第一页。
纸张干净,排版清晰,页眉印着项目名称和LOGO。他往下扫,看到一段对话设计:
> A(低头):“我觉得自己不行。”
> B(递过一杯热饮):“那你试过多少次?”
> A:“七八次吧。”
> B:“那不是不行,是还没成功。”
他盯着看了几秒,嘴角动了动。
“这句不错。”
“我也觉得。”助理说,“而且他们不要你演励志大师,就想请你以普通过来人的身份出镜,聊聊自己以前失败的经历。比如……试镜被刷、比赛落选这种。”
陈宇默合上文件,轻轻放在桌上,“这个排第一。约他们明天上午开会,视频就行。”
“行,我这就联系。”
他又拿起其他几份,一份份翻。
有家泡面品牌想让他边吃边喊“一口封神”,配动作还得夸张地抖肩;有个饮料品牌希望他在镜头前一口气喝完三瓶,打出响亮嗝作为结尾彩蛋;还有一个美颜APP邀请他拍“前后对比”广告,文案写着“丑小鸭也能变天鹅”。
他每看完一份,就在封面画个叉。
“这些都不接。”
“我知道。”助理记下,“其实我筛的时候就已经过滤掉大部分哗众取宠的了。但这几个……”他指了指另外三份,“有点意思。”
一份是国产背包品牌,主打耐用和通勤设计,附了一段用户调研数据,显示很多毕业生第一年换工作频繁是因为装备太差;一份是独立音乐厂牌的新歌宣发,想找他念一段旁白;最后一份是一家书店的联名活动,主题叫“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想请他推荐五本影响过自己的书。
陈宇默把背包那份拿起来细看。
“这公司成立八年了,没做过代言人,一直靠口碑卖货?”他问。
“对。他们的客户大多是刚毕业的年轻人,预算有限但注重实用性。”
“那就对了。”他点点头,“我们也不是什么大明星,得找调性合的。”
说完,在本子上写下三条原则:
**有创意。**
**不违心。**
**能传递点东西。**
写完,抬头:“以后所有提案,按这三条过一遍。不符合的直接退,别浪费人家时间。”
助理应了一声,开始更新表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