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域天门的玉石纹路还泛着淡紫的灵脉光,林烨却在此驻足了许久。他抬手拂过天门壁上微凉的符文,指尖残留的凡火余温与仙域灵息交织,竟在壁上晕开一层薄薄的水纹 —— 那是四域地脉共鸣的痕迹,像一面无形的镜,将他此刻所思所念,尽数映成了眼前的景象。
他闭上眼,再睁开时,目光已穿透天门的空间壁垒,落在了凡域的土地上。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禾村周边的荒原。曾几何时,这里是混沌侵蚀后留下的焦土,连草籽都难以生根,如今却被一片翠绿覆盖。灵脉草的叶片在风里舒展,泛着莹润的光泽,从青禾村的老槐树脚下一直蔓延到远方的山坳,像一条铺在大地上的绿毯。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孩童提着竹篮,在草间追逐打闹,篮里装着刚摘的灵脉草花,粉色的花瓣落在泥土上,沾着细碎的露珠。
不远处的新灵田里,阿牛正弯腰扶着犁,身后跟着两个年轻的凡民,一人撒种,一人浇水,动作娴熟而默契。阿牛的布衣还是之前那件,只是袖口和裤脚缝了新的补丁,沾着的泥土却比往日更松软 —— 那是灵脉复苏后,凡域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的证明。他时不时直起身,用袖子擦去额头的汗,望向青禾村的方向,嘴角带着满足的笑。风里传来他的声音,粗哑却温和:“慢点撒,灵脉草喜湿,种子埋深点才好发芽 —— 等秋收了,咱们再给林烨兄弟留一筐最饱满的!”
撒种的年轻凡民应着:“阿牛哥,你放心,这田我们守得好好的!上次暗域城来的修者说了,咱们的灵脉草能滋养修道域的灵田,以后四域的人都能吃到咱们种的灵米呢!”
林烨的指尖微微发颤。他想起十二年前,自己还是个跟着母亲种灵脉草的少年,那时青禾村只有半亩薄田,连一顿饱饭都成奢望;想起灭世影来袭时,阿牛抱着灵脉草种子,在火里护着凡民撤退的模样;想起自己离开凡域时,阿牛塞给他的那袋草籽,说 “凡域的根,你得带着”。如今,这 “根” 不仅扎在了凡域,还长出了覆盖荒原的绿,长出了四域共生的希望。
目光再移,便到了守道峰。曾经被夷平的山峰,如今已重建了大半。青色的石阶从山脚蜿蜒到峰顶,石阶旁的灵木抽出了新枝,枝头挂着修者们系的红绸,上面写着 “守道护民” 的字样。峰顶的凡心碑前,几个修者正合力搬运一块新刻的石碑,石碑上是墨老亲笔写的 “凡修共生” 四个大字,笔锋沉稳,透着岁月的厚重。
墨老站在碑旁,穿着一件干净的青色道袍,头发用木簪束起,比往日多了几分精神。他手里拿着一卷《凡心经》,正给围在身边的修者和凡民讲解:“‘凡心非弱,道心非强’,之前咱们总觉得修者高人一等,却忘了修道的初心是守护 —— 你们看,这守道峰的石头,是凡民帮着搬的;这灵木的种子,是修仙域的逆仙者送的;这碑上的字,是我这个老骨头写的,可少了哪一个,都成不了今日的守道峰。”
人群里,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少年举着手:“墨老!我想入道!我能种灵田,还能帮着修石阶,我能学《凡心经》吗?”
墨老笑着点头,将手里的《凡心经》递给他:“当然能!以后修道域的门,对所有有凡心的人敞开 —— 不管你是修者还是凡民,只要守着‘护民’的初心,就是正道。”
林烨的眼眶微微发热。他想起守道峰被夷平时,墨老抱着凡心碑碎片,在火里嘶吼的样子;想起墨老为了复刻术法卷轴,熬夜到眼冒金星的模样;想起墨老说 “守道峰不只是修者的峰,是四域的守道地”。如今,这峰不仅重建了,还真正敞开了大门,让凡心与道心,在阳光下紧紧靠在了一起。
再往远看,便是修道域的三宗六派。长空宗的山门不再像往日那般威严冰冷,而是挂着两盏大红灯笼,灯笼上写着 “凡修同乐”。山门内,慧觉宗主正站在丹炉前,手里拿着一把铁锤,狠狠砸向那座炼制 “奴印丹” 的丹炉。“哐当” 一声,丹炉碎裂,黑色的炉渣散落在地上,被几个年轻的修者清理干净。
慧觉转过身,面对围在身边的三宗六派新掌门,声音洪亮:“‘奴印丹’是修道域的耻辱,今日我亲手砸了这炉,就是要告诉所有人 —— 修者与凡民,本是同源,没有谁该奴役谁!以后三宗六派,凡入门者,无论出身,皆需先学《凡心经》,先悟‘凡心’,否则一律不收!”
人群里,一个穿着补丁衣裳的凡民走上前,手里捧着一束灵脉草:“慧觉宗主,我叫阿木,是山下的凡民,我想拜入长空宗,学本事护着家乡,行吗?”
慧觉笑着接过灵脉草,将它插在山门旁的土坡上:“当然行!从今日起,你就是长空宗的弟子,我亲自教你修行 —— 记住,学本事不是为了高人一等,是为了护着你想护的人。”
林烨的嘴角泛起一丝笑意。他想起慧觉之前固执地说 “凡民愚昧,难成大道” 的样子;想起慧觉为了守护宗门,与仙宗对抗的模样;想起慧觉将 “守心印” 交给自己时,说 “我懂了,凡心才是真道”。如今,这曾经固执的修者,不仅砸了奴印丹的炉,还敞开了宗门的门,让凡民与修者,在修道域的土地上,平等地站在了一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真我凡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真我凡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