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期,转瞬即至。这天竟是个难得的晴日,冬阳暖煦,驱散了连日的阴湿,连荷塘里乌黑的淤泥都在日光下泛着些许微光。水榭小苑早早便洒扫一新,周妈妈甚至特意寻来几支半开的绿萼梅,插在素白瓷瓶里,为这简陋的居所添上一抹清雅生机。
沈清弦依旧穿着那身半旧的湖水绿袄裙,只鬓间多簪了一支秦姝所赠杭白菊里挑出的、品相最完整的花朵,风干后的花瓣呈现出温润的淡黄色,与她沉静的气质相得益彰。她端坐于临窗的椅上,面前小几上摆放着那本她时常翻阅的、内容浅显的医书杂记,手边是一杯热气袅袅的清茶,姿态从容,唯有置于膝上、微微蜷起的手指,泄露了她内心的些许不平静。
辰时末,苑外传来一阵轻巧却规律的脚步声,伴随着小鹊刻意提高的、带着紧张与兴奋的通报声:“姨娘,安国公府的秦二小姐到了!”
沈清弦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缓步迎至门口。
只见秦姝今日并未盛装,只着一身月白素锦长裙,外罩一件银狐皮里子的莲青斗篷,乌发简单绾起,簪着一支通透的白玉簪,通身上下并无过多装饰,却越发衬得她气质清冷高华,如同雪中寒梅。她身后跟着一位年约四旬、面容严肃、眼神却透着精明的嬷嬷,想必就是那位递话的管事妈妈。
“秦小姐大驾光临,陋室蓬荜生辉,奴婢有失远迎,还望小姐恕罪。”沈清弦依礼深深下拜,语气恭谨却不卑微。
秦姝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一瞬,尤其在看到她鬓间那朵风干的杭白菊时,清冷的眸子里似有微光掠过。她虚扶一下,声音如玉石相击,清越动人:“沈姨娘不必多礼,是我冒昧前来叨扰才是。”她语气平和,并无半分居高临下之态。
两人相让着进入水榭内。秦姝目光随意扫过屋内陈设,简单,洁净,带着药香和墨香,与陆府其他地方的奢华截然不同。她的目光在那瓶绿萼梅和摊开的医书上略作停留,随即落回沈清弦身上。
“前次姨娘所赠药方,简便有效,慈安堂已试用,颇见成效。尤其是那治疗小儿疳积的鸡内金方,价格低廉,百姓称善。姝,在此谢过。”秦姝开门见山,语气诚挚。
“小姐言重了。”沈清弦微微垂首,“不过是些民间土方,能入小姐青眼,帮到些许人,是奴婢的荣幸。”她亲自执壶,为秦姝斟茶,动作优雅流畅,“陋室无好茶,唯有这粗制的山野清茗,还望小姐莫要嫌弃。”
秦姝接过茶盏,指尖与沈清弦有瞬间的轻触,两人皆是一顿。秦姝抬眼,看向沈清弦,那双清冷的眸子仿佛能洞悉人心:“姨娘过谦了。能写出那般方子,又岂是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她顿了顿,放下茶盏,从身后嬷嬷手中接过一本略显古旧的线装书册,“这便是姝在信中提及的那本药膳杂记,其中有些记载,与姨娘所献方子之理颇有相通之处,故而冒昧前来,想与姨娘一同参详。”
真正的交锋,此刻才开始。
沈清弦双手接过那本泛黄的书册,触手便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她并未立刻翻阅,而是恭敬道:“小姐厚爱,奴婢感激不尽。只是奴婢才疏学浅,于医药一道不过略知皮毛,只怕见识浅薄,贻笑大方。”
“姨娘何必妄自菲薄。”秦姝唇角微扬,露出一抹极淡却真实的笑容,“学问之道,贵在交流切磋。譬如这书中记载,岭南之地,常以五指毛桃煲汤,谓能健脾补肺,祛湿化痰。然其性微温,若遇湿热炽盛之体,反易助火。不知姨娘如何看待此物之用?”
这是一个极其专业且切中要害的问题,既考察沈清弦的医药知识,也试探她是否能辩证看待药性。
沈清弦心念电转,脑中迅速回忆哑婆所授以及前世零星记忆。她沉吟片刻,不疾不徐地答道:“小姐所言极是。五指毛桃确有益气补虚之效,然其性偏温燥。奴婢以为,用之需辨体质。若脾虚湿盛而热象不显者,用之甚佳;若湿热并重,则需佐以清热利湿之品,如土茯苓、木棉花等,制其温燥之性,方为稳妥。且其用量与煲煮时辰,亦需因人、因时而异。”
她回答得条理清晰,既肯定了秦姝的观点,又提出了自己的补充见解,言语间透露出对药性配伍的深刻理解。
秦姝眼中赞赏之色更浓,微微颔首:“姨娘见解独到,与宫中太医所言,竟有不谋而合之处。”她话锋轻轻一带,似是无意,却让沈清弦心中微凛。宫中太医……秦姝接触的层面,果然非同一般。
两人就着这本药膳杂记,又探讨了几处地方特色药材的用法与禁忌。沈清弦知识虽不及秦姝系统广博,但她思路灵活,常能从民间实用的角度提出独到见解,且引经据典时,偶尔会提及一些生僻的、并非医书主流记载的用法,让秦姝颇感新奇。
交谈渐深,气氛也愈发融洽。秦姝似乎放下了些许清冷的外壳,话语也多了起来。她谈及各地风物,民生多艰,言语间常怀悲悯。沈清弦则大多倾听,偶尔插言,言辞恳切,态度不卑不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锦堂春深锦绣山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锦堂春深锦绣山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