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和尚苍白如纸的脸色和僧袍上触目惊心的血迹,她之前的害怕变成了同情,小声问道:
“他……他不会死吧?”
陆云霁没有回答,而是先探了探和尚的脉息,又检查了他小腹处的伤口。
伤口颇深,边缘泛着不正常的青黑色,显然兵器上淬有毒素,加之失血过多和内力耗尽,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尤其是那股盘踞在其经脉中的阴寒异种真气,虽不算极其霸道,却如附骨之疽,不断侵蚀着他的生机。
“去打盆清水来。”
陆云霁吩咐道,自己则迅速取来金疮药、解毒散以及银针。
阮喃喃应声而去,很快端来了清水。
她站在一旁,看着师兄动作熟练地清洗伤口、敷上解毒化瘀的草药,又以银针刺穴,疏导对方淤滞的气血,并以自身精纯的《逍遥游心篇》内力,缓缓渡入和尚体内,帮助其抵御和化解那股阴寒真气。
整个过程,陆云霁神情专注,手法精准,虽非专业医师,但那份沉稳与细致,却让人莫名安心。
阮喃喃看着师兄额角微微渗出的细汗,心中对师兄的敬佩又深了一层。
她默默地去拧了热毛巾,递给陆云霁擦汗,又去厨房重新烧了热水备用。
忙碌了将近一个时辰,陆云霁才缓缓收功。
和尚伤口处的青黑色淡去了不少,呼吸虽然依旧微弱,却平稳了许多,脸上也恢复了一丝血色。
“暂时无碍了。”
陆云霁直起身,调息了一下因输送内力而略有消耗的真气。
阮喃喃松了口气,好奇地打量着床榻上的年轻和尚。
他眉眼颇为清秀,即使昏迷中,眉宇间也似乎带着一丝悲悯之色。
“师兄,他是个和尚?怎么会受这么重的伤跑到我们谷里来?”
陆云霁摇了摇头。
他亦不知此人来历,只是本着救人的本能将其带回。
他走到窗边,望着院中依旧在练习飞翔的“小灰”,心中并无太多波澜。
救人,于他而言,与救治伤鹿、幼鹰并无本质区别,皆是顺应本心之举。
那年轻和尚直到次日晌午才悠悠转醒。
他睁开眼,茫然地看了看陌生的屋顶和简朴的陈设,挣扎着想坐起来,却牵动了腹部的伤口,痛得倒吸一口凉气。
守在旁边的阮喃喃听到动静,连忙跑过来:
“哎,你别乱动!我师兄刚给你处理好伤口!”
和尚看到眼前灵秀俏丽的少女,愣了一下,随即双手合十,虚弱地道:
“阿弥陀佛……是……是女菩萨救了小僧?”
阮喃喃被这声“女菩萨”叫得有些不好意思,忙摆手道:
“不是我,是我师兄救的你。你等等,我去叫师兄!”
她说着,转身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陆云霁端着一碗刚熬好的米粥走了进来。
他依旧是那副清冷的样子,将粥放在床头,目光平静地看着和尚。
和尚见到陆云霁,感受到对方身上那股清逸出尘的气质,以及隐隐传来的、精纯平和的道家内息,心中已然明了。
他再次合十,郑重行礼:
“小僧净缘,多谢道兄救命之恩!若非道兄出手,小僧恐怕已往生极乐了。”
“陆...云霁。”
他报上名字,声音清淡,
“举手...之劳。”
净缘和尚这才在阮喃喃的帮助下,勉强靠坐在床头,慢慢喝了几口温热的米粥,恢复了些许力气。
他看着眼前这对气质迥异却相处和谐的师兄妹,尤其是感受到这山谷中宁静祥和、灵气充盈的氛围,不禁感慨道:
“此处钟灵毓秀,远离尘嚣,想必便是传说中的忘忧谷吧?小僧曾听师门长辈提及,忘忧谷前辈高人曾于百年前‘荡魔之役’中,相助过我大慈恩寺,此恩一直未敢忘怀。”
陆云霁眼中闪过一丝微讶。
没想到这年轻和尚竟知道忘忧谷,还提及了祖师旧事。
看来这净缘出身佛门正宗大慈恩寺,并非寻常游方僧人。
阮喃喃则听得眼睛发亮,追问道:
“真的吗?我们祖师还帮过你们寺庙?是怎么回事呀?”
净缘温和地笑了笑,但因伤势未愈,笑容显得有些虚弱:
“据寺中典籍记载,当年魔道猖獗,围攻我寺,幸得一位道号‘清微’的忘忧谷前辈路过,以绝妙道法相助,方才击退强敌,保全寺院。没想到百年之后,小僧竟蒙忘忧谷传人再次相救,此等缘分,实在奇妙。”
这番渊源道出,无形间拉近了几分距离。
连陆云霁看向净缘的目光,也少了几分最初的纯粹陌生感。
在随后的几天里,净缘便在忘忧谷中安心养伤。
陆云霁每日为他换药、行功疗伤,阮喃喃则负责照料饮食。
净缘性情温和,知书达理,虽身受重伤,却始终保持着出家人的从容与感恩。
闲暇时,他会与阮喃喃讲一些佛经中的小故事,或是寺中趣闻。
阮喃喃听得津津有味,觉得这个和尚比经书上的佛像生动有趣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