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只点了一盏油灯,光线昏黄。李沐风没有急着说话,只是慢条斯理地煮着茶。
茶香袅袅,稍稍驱散了冬夜的寒意。
“可是觉得烦扰了?”
李沐风将一杯热茶推到陆云霁面前,温声问道。
陆云霁捧着温热的茶杯,沉默地点了点头。
“可知为何会如此?”
陆云霁迟疑了一下,低声道:
“…因…武当山之事。”
“是,也不全是。”
李沐风轻呷了一口茶,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此乃世间常情。”
“你展露了远超常人的实力和潜力,自然会引来各种各样的目光——善意的、恶意的、好奇的、嫉妒的、想要利用的…”
“这是你选择走出无忧谷,踏入江湖视野所必须承担的代价。”
他看着陆云霁:
“你可以选择永远躲在谷中,籍籍无名,自然无人打扰。但你既已选择了展露锋芒,便需有面对这一切的觉悟和…能力。”
陆云霁低着头,看着杯中起伏的茶叶,手指微微收紧。
他明白大师兄的道理,但明白不代表就能轻易接受和适应。
“我并非要你变得长袖善舞,八面玲珑。”
李沐风语气放缓,
“你的性子如此,强求反而落了下乘。但至少,需学会如何应对,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在这纷扰中,守住本心,找到自在。”
“譬如这些信件,无需一一在意,更无需为之烦恼。交由知闲处理便是。她性子泼辣,分寸拿捏得当,最是合适。”
“譬如谷外那些窥探之人,自有阵法与知闲应对。你只需安心修炼,提升自身,实力越强,宵小之辈越不敢轻易招惹。”
“至于那些虚名、追捧、乃至挑衅,更如过眼云烟,不必挂怀。你之价值,无需他人认可。”
李沐风的声音平和而有力,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抚平陆云霁心中的焦躁。
“记住,云霁,”
李沐风的目光变得深邃,
“外界纷扰,如同这镜湖之水,投石则起涟漪。而你之心,当如湖底之石,任他水面波澜起伏,我自岿然不动。如何在这涟漪之中,保持石之沉稳,便是你接下来的修行。”
如何在这涟漪之中,保持石之沉稳…
陆云霁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心中的烦躁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明悟。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抗拒只会增加内耗。
唯有接纳现状,并找到与之共存的方式,才能真正的心安。
从那日后,陆云霁的心态悄然发生了变化。
他依旧不喜欢那些信件和窥探,但不再像之前那样明显地抗拒和烦躁。
赵知闲再拿着信来打趣他,他虽然依旧会耳根发红,却也能勉强保持镇定,甚至偶尔能回一句:
“…师姐…处理便好。”
他重新恢复了每日去药圃的习惯,甚至待的时间更长了。
看着那些在寒冷天气里依旧顽强生长的药材和冬菜,能让他感到一种平静的力量。
他更加专注于自身的修炼,不再仅仅追求招式的精妙和内力的增长,而是更多地去体悟那份“湖底石”般的沉静心境。
他甚至主动去翻阅那些之前觉得晦涩的、关于人情世故、江湖规则的书籍。
虽然看得依旧头疼,却不再完全排斥。知道了水面的波纹为何而起,或许更能明白如何让湖底的石心不受影响。
外界的信息依旧不断传来。
赵知闲的回信策略似乎起了效果,那些提亲招揽的信件明显减少了。
但关于陆云霁的传闻却在江湖上越传越广,越传越玄乎,甚至有人说他得了张真人真传,已半步元婴,能御剑飞行…
听得阮喃喃一愣一愣的,跑回来问师兄是不是真的。
陆云霁只是无奈地摇头。
谷外的窥探也并未完全消失,但频率降低了。
偶尔有几个不信邪的,也被加固后的阵法和新增加的机关整治得哭爹喊娘,留下了“忘忧谷乃龙潭虎穴”的传说,反倒替他们省了不少事。
这一日,苍鹰又带来了新的信件。这次的信封格外朴素,上面只简单写着“李探花亲启”,落款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却盖着一个特殊的印记——
镜湖医庄的徽记。
李沐风拆开信,看完后,神色有些复杂。
他将信递给一旁的楚怀素。
楚怀素看完,轻轻“啊”了一声,眼中露出同情之色。
“怎么了?怎么了?”
阮喃喃好奇地问。
李沐风叹了口气:
“是镜湖医庄来的信。关于那位…我们曾在白水镇遇到的刘菁姑娘。”
陆云霁抬起头。
“信中说,刘菁姑娘体内的寒毒极其顽固奇特,镜湖医庄汇聚数位名医会诊,虽竭力救治,保住了性命,但…终究伤了根本,日后怕是…不良于行,且体质会极度虚弱,需常年卧病休养…”
李沐风语气沉重。
众人都沉默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