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沙星的红色光晕在舷窗外逐渐清晰时,星穗号的监测系统突然发出一阵急促的蜂鸣。阎丘北刍一的指尖在操控屏上翻飞,红色的警报框不断弹出:“大气成分异常,一氧化碳浓度超标37%,地表温度高达78℃,还有高频地质振动——这颗星球正在活跃期。”
小汐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眉头微蹙:“比星际联盟标注的危险等级高了两个档次,之前的探测资料恐怕是十年前的旧数据。”她话音刚落,星穗号突然遭遇一股强烈的气流冲击,船体剧烈摇晃,实验台上传来培养皿碰撞的清脆声响。阿木急忙扑过去护住新培育的共生体菌株,看着透明容器里晃动的绿色菌丝,心有余悸地松了口气:“还好加固过,要是菌株出了问题,赤沙星的改造就没了基础。”
林教授调出赤沙星的三维模型,星球表面布满了暗红色的裂谷,裂谷边缘还冒着淡淡的白烟,只有两极区域标注着“低活性地质带”。“根据联盟传来的补充资料,赤沙星曾是星际矿业基地,过度开采导致地壳结构不稳定,十年前的一场矿难引发了全球性的地质灾害,”他指着模型上一处凹陷的环形区域,“那里是‘陨星坑矿区’,曾经的核心采矿点,现在成了高辐射区,也是我们寻找本土生命迹象的重点区域——极端环境下,往往藏着意想不到的生存奇迹。”
当星穗号在北极的低活性地质带降落时,众人穿着升级版的耐高温防护服踏出登陆舱。脚下的红色岩石滚烫,隔着厚重的鞋底都能感受到热量,远处的裂谷里不时传来岩石崩落的轰鸣声。朵朵打开便携式辐射检测仪,屏幕上的数值不断跳动,最终稳定在“0.8Sv/h”:“辐射值在安全范围内,但深入陨星坑的话,可能需要加装防辐射模块。”
阿凯抬手遮住刺眼的红光,望向远处隐约可见的陨星坑轮廓:“小汐,跟我驾驶探测艇去矿区探查;阎丘北刍二,留在星穗号监测地质活动;阿木和林教授准备实验设备,一旦发现本土生物,立刻进行样本分析。”
探测艇朝着陨星坑飞去,越靠近矿区,地表的裂痕越密集,红色的岩石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黑色物质。小汐打开光谱分析仪,屏幕上立刻显示出物质成分:“是硫化铁结晶,还有微量的有机化合物——这说明这里曾经有生命活动的痕迹!”
就在探测艇即将抵达陨星坑边缘时,仪表盘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屏幕上的地质振动曲线瞬间飙升。“不好,是地震!”阿凯立刻操控探测艇升空,只见下方的地面突然裂开一道巨大的缝隙,红色的岩浆从缝隙中喷涌而出,形成一道高达数百米的火柱。小汐紧紧盯着屏幕,突然指着一处正在坍塌的岩壁:“看那里!有东西在动!”
阿凯急忙调整探测艇的角度,透过舷窗,能看到岩壁下有一群巴掌大小的生物正在快速逃窜。它们通体呈黑色,身体覆盖着坚硬的甲壳,六条细长的腿在滚烫的岩石上灵活移动,身后还拖着一条发光的尾巴,像是提着一盏小小的灯笼。“是本土生物!”阿凯立刻启动拍摄系统,同时减缓飞行速度,“跟上它们,看看它们的栖息地在哪里——能在地震中存活,它们的生存能力绝对不一般。”
探测艇跟随着这群黑色生物来到陨星坑底部,这里竟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溶洞。溶洞内的温度明显降低,岩壁上布满了晶莹的白色晶体,地面上还流淌着浅浅的液体。小汐打开水质分析仪,惊喜地喊道:“是地下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pH值7.2,接近中性!”
黑色生物群钻进溶洞深处,阿凯和小汐小心翼翼地驾驶探测艇跟进去,很快就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溶洞顶部悬挂着无数透明的钟乳石,钟乳石上附着着淡紫色的薄膜,薄膜上还在不断滴落水珠;地面上的水洼里,黑色生物正用尾巴上的光点照射紫色薄膜,每照射一次,薄膜就会分泌出一点白色的物质,生物们立刻围上去啄食。
“它们在和紫色薄膜共生!”小汐激动地记录着数据,“黑色生物提供光能,紫色薄膜分泌营养物质,这是最原始也最稳定的共生关系!”阿凯操控探测艇靠近,用机械臂轻轻采集了一小块紫色薄膜和一只暂时脱离群体的黑色生物,“带回星穗号,让阿木分析它们的基因序列,说不定能和我们的共生体结合。”
当探测艇返回星穗号时,阿木早已做好了实验准备。他将紫色薄膜放进培养皿,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薄膜的细胞结构竟然和青荧星的本土藻类有相似之处,只是细胞壁更厚,还能分泌一种耐高温的蛋白质。“太不可思议了!这种蛋白质能在100℃以上的环境下保持活性,要是能提取出来,加到我们的共生体里,就能让它们在赤沙星的高温环境下存活!”
林教授凑过来看着显微镜,眼中满是惊叹:“黑色生物的尾巴能发出特定频率的光能,正好可以激活紫色薄膜的代谢功能,这就是它们能在陨星坑存活的关键。我们的改造计划,可以围绕这个共生系统展开——用共生体辅助紫色薄膜生长,再利用黑色生物的光能,形成稳定的生态循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刍氏自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刍氏自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