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的旋律在舱内回荡,像潮水般漫过“新芽号”的每一寸金属骨架。当光藤的金色花朵与信号源的光芒终于触碰时,没有预期中的能量爆发,只有一片温润的光晕扩散开来,将飞船包裹其中。舷窗外,那些由引力波构成的旋律突然具象化——无数条淡紫色的光带从虚空深处涌出,在空中编织成螺旋状的隧道,隧道壁上浮动着闪烁的符号,像是某种动态的乐谱。
“这是……他们的‘语言’。”雷欧的屏幕上,符号正以惊人的速度转换为可识别的图像:有两个模糊的身影在引力场中相拥,周围的时空因他们的靠近而微微扭曲;有一颗恒星在熄灭前,将最后一缕光投向另一颗初生的星;还有一组不断循环的画面,展示着两个文明从相遇、误解到共鸣的全过程。这些图像没有声音,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清晰地传递着含义。
塔塔的翼膜突然剧烈发光,那些光斑脱离她的身体,融入舱外的光带隧道。“他们是‘共振者’,”她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他们的身体由引力波的量子纠缠态构成,没有固定形态,却能感知到所有物体的振动频率。刚才的旋律,是他们用自己的‘心跳’编成的欢迎曲。”
阿洛注意到,光带隧道的符号中,有一部分与“问号星尘”的光丝频率完全一致。“叩问者文明也来过这里?”他调出星图,发现导航系统标注的新坐标,恰好位于叩问者星尘带与遗忘旋臂的中垂线上,像一个精心设计的中转站。
阎丘北刍二的权杖顶端,宝石释放出的符文与光带隧道产生了奇妙的互动。那些古老的符号沿着光带流动,在隧道尽头汇聚成一个巨大的螺旋,与“共振者”的图像重叠。“宇宙的结构本就是一张共振网络,”他若有所思地说,“每个文明都是一个振动源,而这些节点的连接,才让宇宙有了‘意义’的回声。”
雷欧的传感器突然捕捉到异常——光带隧道正在收缩,那些淡紫色的光带开始缠绕“新芽号”的光藤,像藤蔓攀附树干。飞船的控制台上传来轻微的震颤,屏幕上弹出一组新的数据流:共振者正在将他们的“记忆”注入光藤。这些记忆不是事件的记录,而是一种纯粹的感受——有第一次观测到超新星爆发时的震撼,有目睹两个星系碰撞时的敬畏,还有因感知到遥远文明的消亡而产生的、如同引力波般绵长的悲伤。
“他们没有文字,所有历史都储存在振动频率里。”雷欧将数据流转化为声波,舱内立刻响起此起彼伏的嗡鸣,时而低沉如黑洞的呼吸,时而高亢如类星体的喷流,“这是他们十万年来的‘共鸣日志’。”
阿洛的手指轻轻抚过操纵杆,“新芽号”的光藤开始主动回应,将飞船途经的所有文明信息——叩问者的星尘排列、回音星云的诗歌韵律、硅基联合体的公式变量——转化为对应的振动频率,注入光带隧道。当光藤传递到塔塔记录的星图信息时,整个隧道突然亮如白昼,淡紫色的光带中浮现出无数新的光点,每个光点都在闪烁着不同的频率——那是共振者感知到的、尚未被“新芽号”发现的文明坐标。
“他们在补充我们的星图。”塔塔的翼膜上,光斑组成的星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新的坐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想告诉我们,宇宙里从来没有真正的‘未知角落’,只有尚未被连接的节点。”
随着信息交换的深入,光带隧道逐渐变得透明,“新芽号”终于看清了共振者的真身——那是一团由无数引力子组成的、不断变幻形态的光雾,悬浮在隧道尽头的虚空中。光雾中央,两颗如同瞳孔般的光球缓缓转动,里面倒映着“新芽号”船员的身影。突然,光雾开始剧烈振动,周围的时空泛起涟漪,一艘与“新芽号”形态相似的飞船从涟漪中驶出,船身上覆盖着由引力波编织的“帆”,船头印着一个螺旋状的符号——那是共振者的文明徽章。
“他们在模仿我们的形态。”阎丘北刍二的权杖微微前倾,“这是宇宙中最古老的示好方式——让对方在自己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
共振者的飞船向“新芽号”靠近,两者的光藤与引力波帆在空中交织,形成一个立体的星图。星图的中心,是银河系的银心;边缘,则延伸向可观测宇宙的尽头。雷欧突然发现,星图上所有文明的坐标,都被一条条光带连接,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而“新芽号”与共振者的相遇,恰好为这个网络增添了新的神经元。
“原来我们不是在‘发现’文明,而是在‘激活’宇宙的感知系统。”阿洛望着星图,突然明白导航系统更新坐标的深意,“每个文明都是这个系统的传感器,当我们连接在一起,宇宙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共振者的光雾中,突然分离出一缕细丝,轻轻触碰“新芽号”的舷窗。细丝上浮现出一组动态图像:无数个如同“问号星尘”的结构在宇宙中分布,每个结构的中心都有一个共振者的螺旋符号。雷欧迅速比对数据库,发现这些结构的位置,恰好对应着宇宙中已知的所有物理常数异常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刍氏自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刍氏自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