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二年的冬天,似乎格外漫长而酷烈。淮安城外的冻土坚硬如铁,连挖掘壕沟都变得异常艰难。多铎的大营里,篝火日夜不息,兵卒们裹着抢来的棉袍,呵出的白气瞬间凝成霜花。持续的围困和对峙,消耗的不仅是粮草,更是士气。即便是百战精锐,在看不到破城希望的无休止等待中,也不可避免地滋生懈怠与怨气。
与此相对的,是淮安城内悄然发生的变化。
在振明军教官的协助下,黄得功麾下最核心的五千兵马,已经初步完成了换装与整训。其中一千家丁精锐,更是全员装备了崭新的燧发铳,并熟练掌握了振明军的线列战术与步炮协同要领。虽然还达不到锐士营那种如臂使指的默契,但阵列之严整、号令之统一、火器运用之娴熟,已远非昔日可比。
更重要的是,瓜洲军械监开足马力生产出的武器弹药,以及隆武朝廷那封“正名”诏书带来的士气提振,让淮安守军重新找回了底气与锋芒。他们不再仅仅是龟缩在残垣断壁后苦苦支撑的哀兵,而是一支磨利了爪牙、蓄势待发的困兽。
这一日,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淮安东门,那处曾经崩塌、浸满血锈的缺口后方,一片异样的寂静。没有灯火,没有人声,只有寒风掠过断墙发出的呜咽。
李贵全身披挂,新的精钢胸甲在暗夜中泛着幽光。他左臂的伤已大好,此刻紧握着一杆同样新配发的燧发铳,铳刺在微弱的天光下闪烁着寒芒。在他身后,是重新补充满员、士气高昂的锐士营主力,以及黄得功那支换装完毕的一千家丁。所有人的铳口都蒙着布,以防反光,如同蛰伏在阴影中的毒蛇。
更后方,数十门经过精心校准、包括部分从后方秘密运抵的轻型野战炮和加固过的城防炮,已经褪去了炮衣,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城外清军营地几个预定的区域。炮手们屏息凝神,手中握着拉火绳,等待着那个石破天惊的信号。
这是林慕义与黄得功反复推演后,定下的“惊雷”计划。不能再被动地等待多铎来攻,必须主动出击,用一场凌厉的反击,狠狠挫其锐气,打破僵局,也为后续的战略调整争取主动权。目标,并非击溃多铎主力,那不现实,而是重创其前锋营寨,大量杀伤其有生力量,尤其是那些作为攻坚主力的汉军旗和部分满洲甲兵。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地间唯有风声。
突然,三支拖着橘红色尾焰的火箭,如同逆飞的流星,从淮安城中心骤然升起,划破漆黑的夜空!
这就是信号!
“放!”几乎在火箭升空的瞬间,城头炮兵指挥官声嘶力竭的吼声压过了风声!
“轰!轰!轰!轰——!”
数十门火炮同时怒吼!炽烈的炮口焰瞬间照亮了城头,震耳欲聋的轰鸣仿佛要将天空都撕裂!精心测算过的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清军东门外的前沿营寨!实心弹摧枯拉朽地摧毁栅栏、箭楼,开花弹则在营帐密集处凌空爆炸,迸射出无数致命的破片和炽热的铁珠!
沉睡中的清军营地,瞬间炸营!
惨叫声、惊呼声、战马的悲鸣声、帐篷燃烧的噼啪声……响成一片!许多清兵还在睡梦中就被炸得血肉横飞,或被引燃的帐篷活活烧死。混乱如同涟漪般迅速扩散。
炮火准备仅仅持续了两轮,便戛然而止。这不是无休止的覆盖射击,而是精准而短促的打击,目的在于制造最大的混乱和杀伤,为步兵突击创造机会。
“锐士营!黄帅所部!出击!”李贵的声音如同出鞘的利剑,穿透了尚未散尽的硝烟!
“杀!!!”
沉默已久的战阵,骤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怒吼!以锐士营为箭头,换装燧发铳的黄得功家丁为两翼,近四千名养精蓄锐已久的精锐步兵,如同决堤的洪流,从崩塌的缺口、从悄悄开启的城门,汹涌而出!他们保持着严整的冲击队形,挺着雪亮的铳刺,如同一堵移动的钢铁丛林,向着陷入火海与混乱的清军前沿营地猛扑过去!
清军前锋主将,正是之前败于李贵之手的刘良佐。他刚刚从被炮弹震得摇晃的帐篷里连滚带爬地钻出来,衣甲不整,就看到明军如同神兵天降般冲杀了过来,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顶住!给老子顶住!”他声嘶力竭地吼叫着,试图收拢乱兵组织抵抗。
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振明军与黄部家丁根本不给敌人结阵的机会!他们如同烧红的尖刀切入牛油,瞬间就突入了混乱的营地!
“第一排——放!”
冲到五十步距离,随着军官冷酷的命令,前排士兵迅速蹲踞,第二排直立,燧发铳喷吐出密集的弹雨!如此近的距离,根本无需精确瞄准,铅弹形成的金属风暴瞬间就将试图集结的小股清兵打得人仰马翻!
一轮齐射后,部队毫不停滞,继续前冲!后排士兵迅速上前,越过装弹的同袍,再次齐射!如此循环,火力连绵不绝,压得混乱中的清军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