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门外的硝烟尚未散尽,寒风卷着血腥气掠过京郊的旷野。满桂与侯世禄两部虽勉力守住了营寨,但伤亡惨重,元气大伤,只能凭借残垒苦苦支撑,再也无力发动像样的反击。后金军虽暂退,却依旧如同饿狼般环伺在侧,随时可能再次扑上。
林慕义的小队撤回了采育皇庄,清点损失。此战虽无人员阵亡,但多人带伤,箭矢消耗大半,定装火药包更是全部用尽,连番激战下来,队伍已是强弩之末。
“教官,接下来怎么办?咱们这点家底,快打光了。”李贵包扎着胳膊上一处箭伤,瓮声瓮气地问道,脸上难掩疲惫。
陈忠也忧心忡忡:“是啊,慕义。勤王兵马逡巡不前,满帅、侯帅自身难保,咱们孤悬在外,补给断绝,怕是……”
林慕义沉默地擦拭着腰刀上的血污,刀刃映出他沉静而坚毅的脸庞。他何尝不知处境艰难?但他更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慌乱。
“我们今日之举,城上必然有人看见。”林慕义收刀入鞘,目光扫过众人,“只要引起了注意,就有转机。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固守待援,同时……等。”
“等?”赵铁柱有些不解。
“等一个机会,等一个能让我们这支力量,真正被‘看见’的机会。”林慕义望向北京城方向,眼神深邃。他赌的,就是今日在德胜门外的表现,已经落入了某些大人物的眼中。
就在林慕义小队在皇庄内休整等待之时,紫禁城内,确实因为这支突然出现又表现抢眼的小股部队,泛起了微澜。
乾清宫东暖阁,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崇祯皇帝眉宇间的阴霾与焦虑。他刚刚听完了兵部尚书王洽和几位阁臣关于德胜门战况的奏报,心情愈发沉重。
“……满桂、侯世禄二部伤亡惨重,虽暂保营垒不失,然已无力再战。各镇勤王兵马或受阻于途,或逡巡观望……臣等,恳请陛下速调……”
崇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打断了王洽的话,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压抑的怒火:“调?还能调谁?天下兵马何在?!难道真要朕这堂堂天子,效那宋徽宗、钦宗故事不成!”
阁内顿时一片死寂,诸臣噤若寒蝉。
就在这时,侍立在一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小心翼翼地往前挪了半步,低声禀道:“皇爷,奴婢刚收到锦衣卫和提督京营太监的密报,除了满、侯二部死战外,今日德胜门外,似乎还有一支小股兵马,表现颇为……不俗。”
“哦?”崇祯皇帝抬起眼皮,眼中闪过一丝微光,“小股兵马?哪一镇的?带兵者何人?”
“回皇爷,据报,并非任何一镇标营。其人自称……‘山海关敌后侦缉游击’林慕义,所部约五十余人,皆轻装简从,武器也颇为奇特。今日之战,他们先是占据侧翼土丘,以犀利火铳弩箭扰袭建虏骑兵侧后,缓解了满帅侧翼压力;后又有人冒险潜近敌阵,疑似以火器惊扰了建虏前沿指挥,致其攻势受挫。”
王承恩的话语清晰平稳,将林慕义小队的行动概括得八九不离十。
“山海关?敌后侦缉游击?”崇祯皱起了眉头,看向兵部尚书王洽,“王卿,山海关何时有此编制?朕为何不知?”
王洽也是一头雾水,连忙躬身:“陛下,山海关编制中,并无此职……臣,臣即刻行文询问何可纲……”
“不必了。”崇祯摆了摆手,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起来,“五十余人,敢在万军之中侧击建虏,还能扰敌指挥……不管他身份如何,此战,有功!”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王承恩。”
“奴婢在。”
“传朕口谕,着锦衣卫并提督京营衙门,立刻查明此‘林慕义’及其所部详情,速速报朕!若其身份无误,战功属实……朕,要见见他!”
“奴婢遵旨!”王承恩心中一凛,知道皇爷这是对那人产生了兴趣,连忙躬身领命,快步退出去安排。
皇帝的关注,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迅速在暗流涌动的朝堂内外激起了波澜。
消息很快传到了正在统筹全局、焦头烂额的蓟辽督师袁崇焕耳中。他此刻正驻节在距离京城不远的蓟州,听闻此事,眉头紧锁。
“林慕义?山海关出来的?”袁崇焕沉吟着,他对山海关将领了如指掌,却从未听过这个名字。一支五十多人的小队,竟能在德胜门外起到如此作用?是确有其能,还是……有人故意为之,另有所图?在这个敏感时刻,任何不受掌控的力量出现,都让他心生警惕。
而与此同时,提督京营太监、锦衣卫指挥使等衙门也迅速行动起来。一道道命令传出,一匹匹快马奔向京郊。
采育皇庄,残阳如血。
林慕义正与陈忠、赵铁柱商议着如何利用庄内残存的材料,尽可能修复武器、制造些简易箭矢时,庄外负责警戒的士卒发出了急促的预警!
“教官!庄外来了一队骑兵!打着锦衣卫和京营的旗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