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一行人离开后,栖雁坳并未沉浸在结盟的喜悦中太久,反而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更加高效地运转起来。每个人都清楚,协议只是蓝图,真正的大厦需要一砖一瓦去建造。
周砚首先行动起来。他召集了工坊的所有骨干,包括几名最有潜力的学徒。“南山村的铁料不日将至,这是提升我坳武装和农具的契机。”他的声音在工坊的轰鸣声中依旧清晰,“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将水力锻锤和鼓风系统调整到最佳状态,清理出足够的原料堆放区和新的工作区域。尤其是嵌钢法的练习,不能松懈。南山村的匠人来了,我们要让人家看到真本事,而不是徒有其表。”
在他的指挥下,工坊区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理和优化。水力传动机构的各个连接点被仔细检查加固,锻锤的砧座重新校准水平,烧炼炉的耐火砖进行了修补。学徒们则在周砚的亲自监督下,更加刻苦地练习着嵌钢的技艺,叮叮当当的锻打声从清晨持续到日暮,虽然失败品依旧不少,但成功的比例正在缓慢而坚定地上升。
沈云疏则开始着手筹备典籍抄录事宜。她挑选了包括沈云墨在内的三名识文断字、且对工匠技艺有浓厚兴趣或一定基础的年轻人,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典籍研习小组”。她亲自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强调了抄录的准确性和保密要求。
“这些典籍,是南山村先辈的心血,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宝贵参考。”沈云疏神色严肃地对小组成员说道,“抄录时,务必一字不差,图形线条也要尽量精准。遇到不解之处,先做标记,不可臆测。更重要的,所有内容,仅限于我们几人知晓,不得外传,这是对盟友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保护。”
沈云墨等人深知责任重大,纷纷郑重应下。
与此同时,沈云疏也加强了对火药组和水利建设的跟进。阿禾带领的团队,在改进了火药管的防潮工艺后,开始尝试沈云疏提出的新想法——根据不同用途,调整火药的配比和颗粒度。
“云疏姐,你看,这是我们按照你说的,增加了硫磺比例,颗粒也做得更粗一些的火药。”阿禾指着几个特意标记出来的火药管说道,“试过了,点燃后燃烧更猛烈,持续时间短,爆发的冲击力好像更大,用来开山炸石头可能更好。就是……就是烟有点大,还有点呛人。”
沈云疏仔细观察着燃烧后的残留物,点头道:“思路是对的。爆破用的火药,追求的就是瞬间的爆发力。烟大和呛人是硫磺比例高的常见现象,只要威力达到要求,可以接受。你们要详细记录下这种配方的燃烧特性、威力效果以及优缺点。另外,用于弓弩发射或者制造信号的火药,则需要燃烧更平稳,烟小,甚至可以加入一些东西改变火焰颜色,这些都需要慢慢试验。”
阿禾认真地听着,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和炭笔,仔细记录下沈云疏的指点。这个小本子如今已是她的宝贝,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试验数据和心得。
水力磨坊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沈云疏与马老三以及几位负责土木的队员,反复勘测了“升龙引”主水渠旁选定位置的地质和水流情况。沈云疏绘制了更为详细的结构图,包括水轮的大小、叶片的倾角、传动齿轮的模数与齿比,以及石磨的安装基座和调节装置。
“这里,水流的推力主要集中在下半部,所以水轮的轴心要稍微偏低安装,才能最大化利用水力。”沈云疏指着图纸解释道,“而且,考虑到溪流春夏水旺,秋冬水枯,水轮的叶片最好设计成可以调节角度的,或者我们准备两种不同尺寸的水轮,根据季节更换。”
马老三挠着头,看着那些复杂的线条和数字,有些为难,但又充满干劲:“云疏姑娘,您这图画的精细,就是……就是有些地方俺们看不太明白。不过这调节叶片的法子听着就靠谱!比换轮子省事!俺们先按您说的试试,不行再改!”
沈云疏鼓励道:“不急,一步步来。我们先打好地基,把水轮的主体框架立起来。传动部分可以让周大哥帮忙计算和打造。大家齐心协力,总能建成。”
就在栖雁坳内部紧锣密鼓准备之时,南山村的第一批“礼物”如期而至。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一支由十多名南山村青壮组成的小队,赶着几辆驮满物资的驴车,出现在了栖雁坳口。带队的是石岩的心腹之一,一个名叫石猛的汉子,性格爽朗。驴车上,除了沈云疏他们最期待的、用麻袋装着的深褐色铁矿石外,还有几大捆炮制好的草药,以及几袋南山村自己种植的粟米和一些山货。
“周教头!沈先生!”石猛嗓门洪亮,抱拳行礼,“我们石队长派俺们送第一批东西过来!铁矿石五十斤,各种草药十捆,粟米五袋,还有些干货,不成敬意!”
周砚和沈云疏亲自出面迎接。看着那些品质明显优于他们之前收集散碎铁料的矿石,周砚眼中露出满意之色。沈云疏则更关注那些草药,她让赵叶上前查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荒年锦绣:我的逃荒致富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荒年锦绣:我的逃荒致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