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冶炼炉持续吞吐着炽热的火焰,将北山涧运回的黝黑矿石熔炼成承载希望的铁水,这景象已成了营地最寻常不过的风景。然而,在这份按部就班的安稳之下,一股探索外界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工坊区内,周砚的锻打声变得更具韵律。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定型,而是开始了更为精深的探索。一块烧得白亮的铁胚被夹在铁钳上,在他左臂稳定而富有爆发力的锤击下,如同柔软的面团般延展、变形。火星四溅中,他看准时机,将锻打延展的铁片对折,再次送入焦炭炉中加热。
“赵石,火候再旺三分,要看到芯子里外皆白。”周砚沉声吩咐,目光紧盯着炉火。
赵石立刻加大了脚踏风箱的力度,炉内火焰由橙黄转为炽白,呼呼作响。他脸上满是烟灰,汗水顺着额角滑落,却浑然不觉,全部心神都系在那块铁胚与周砚的每一个指令上。“周大哥,这折叠锻打,真的能让铁变得更坚韧?”
“嗯。”周砚简短应道,待铁胚再次达到理想温度,迅速夹出,锤击如雨点般落下,将折叠处牢牢焊合在一起。“百炼成钢,便是这个道理。杂质在一次次的折叠锻打中被挤出,结构更致密,韧性自然远超普通熟铁。我们若能成功,日后无论是刀剑还是箭头,品质都将提升一大截。”他一边解释,手下动作毫不停歇,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一件绝世艺术品。
赵石似懂非懂,但周砚话语中的笃定和眼前铁胚在千锤百炼中隐隐透出的细腻纹理,让他心驰神往。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手艺学到手。
另一边,被严格划分出的“火药工坊”内,沈云疏和阿禾的工作也进入了新阶段。利用新打造的铁质卡尺和等臂天平,原料配比的精确度达到了新的高度。
“阿禾,将甲三号配比的硝粉再过一次细筛,务必不能有结块。”沈云疏一边用自制的硬炭笔在光滑木板上记录数据,一边吩咐。她们面前摆放着几个小陶碟,里面是不同比例混合的火药粉末。
阿禾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动作轻柔而精准。她如今已能独立完成大部分基础工序,成了沈云疏不可或缺的助手。“云疏姐,我们用新模具浇铸的这批箭头,尾翼是不是再宽一点点,飞起来会更稳?”她拿起一个刚刚脱模、尚带毛刺的铸铁箭镞问道。
沈云疏接过,对着光仔细看了看,“有道理。尾翼的宽度和角度确实可以微调,待会儿我们画几个不同的图样,让周大哥帮忙重新做一套模具试试。还有这爆破竹筒的引信,封蜡的厚薄会影响燃烧时间,下次我们尝试用不同的蜡混合,看看能否找到更理想的密封材料。”技术的探索永无止境,每一个细微的改进,都可能带来实战效果的提升。
营地的生活区也洋溢着蓬勃的生气。赵叶的药圃规模又扩大了,她细心地将新采集来的几株“三七”幼苗栽种下去,又给早已成活的接骨草和石指甲松土、施肥。她还尝试着用一个小石碾,将晒干的止血草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准备与动物油脂混合,试制效果更持久的膏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清香。
春婶则带着大丫和铁蛋,在居住区旁新开辟的一小片向阳坡地上忙碌。她们将收集来的野菜根茎小心栽下,又用竹筒从溪边引来了细细的水流进行灌溉。大丫负责拔除杂草,铁蛋则用一个小木瓢,笨拙却又认真地给每一棵菜苗浇水。春婶看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绿色,脸上满是笑意,她盘算着,若是能成功,日后便能时常吃到新鲜蔬菜了。她的“花香盐”和果醋也获得了更多好评,连带着营地日常饮食的风味都提升了不少。
李老四如今是营地的“武器保养官”。他坐在工坊区角落的磨刀石旁,身边堆放着需要维护的腰刀、长矛和箭镞。他先用粗磨石打磨掉刃口的卷边和钝处,再用细磨石蘸水,细细地研磨,直到刃口在阳光下反射出森冷的寒光。他还负责检查弓弩的弦索是否牢固,弩机是否灵活,这份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他做得一丝不苟。
然而,沈云疏的心中,一个念头愈发清晰:他们不能,也不应永远与世隔绝。外界的信息如同拼图中缺失的关键一块,关乎着未来的决策。她的想法与周砚、林栖不谋而合。
“固守虽安,终非长久之计。我们需要知道外面的旱情、兵乱,乃至……可能的贸易机会。”沈云疏在核心成员的小会上直言。
周砚擦拭着“淬火”的刀身,目光沉静:“不错。知己知彼,方能做出最有利的抉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太过危险。”
林栖言简意赅地提出了方案:“建高台,可观四方。”
建造固定了望塔的决议就此通过。选址的任务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林栖肩上。他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如同最谨慎的猎手,踏遍了营地周边数里内所有可能的高点,最终选定了一处位于东侧山脊的绝佳位置。那里背靠一块巨大的天然岩壁,可抵御后方来风,前方视野毫无遮挡,不仅能俯瞰他们所在的谷地,更能远眺东南、西南方向的广袤区域,且只有一条狭窄的小径可以通达,易守难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荒年锦绣:我的逃荒致富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荒年锦绣:我的逃荒致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