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舂米机稳定运行的规律槌音,如同一声声强劲的心跳,为洞穴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然而,沈云疏并未沉溺于这份成功的喜悦。北面王参事营地那场刚刚平息的内讧,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着她,安逸是生存最大的奢侈。必须利用这宝贵的喘息之机,更快地壮大自身。
她的目光首先投向了团队赖以生存的另一项关键技术——制盐。目前依靠卤石和盐碱土提纯、日晒浓缩、最后熬煮结晶的工艺,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效率低下,燃料消耗大,且产出的盐粒粗细不均,带有轻微的苦涩余味。春婶尝试加入干花熬制的“花香盐”改善了风味,但终究是小范围的调剂,无法满足整个团队长期的需求,更遑论作为未来可能用于交换的储备。
这一日,在舂米机规律的背景音中,沈云疏召集了负责制盐主要工作的春婶、王氏,以及心思细腻、手巧的赵叶。
“我们的盐,还不够好。”沈云疏开门见山,她取来一小撮刚刚结晶、颜色微黄、颗粒粗粝的盐,放在一块干净的陶片上,“你们看,杂质还很多,味道也不够纯正。长期食用,于身体无益。而且,熬煮太费柴火。”
春婶看着那盐,叹了口气:“姑娘说的是。老婆子我也知道这盐糙,可咱们这条件,能弄出盐来就不容易了,想再精细,难啊。”
王氏也点头附和,面露难色。
沈云疏却微微一笑,目光扫过洞穴一角堆放的、之前烧制陶器时剩余的少量细沙、木炭粉末,以及一些质地细腻的白垩土。“或许,我们有办法让它变得更好。”她拿起一根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画了起来。
“这是……过滤的法子?”赵叶看着地上逐渐成型的图示,眼睛微微亮起。她记得沈云疏之前用沙子和炭布过滤饮用水,效果显着。
“不止是过滤。”沈云疏笔下不停,勾勒出几个上下连接的陶罐,罐与罐之间以中空竹管或带有细孔的陶片相连,“我们要做一个多级的净化装置。”她详细解释着构想:
第一级,用粗麻布包裹碎石和粗沙,初步过滤卤水中的泥沙和不溶物。
第二级,是关键。用一个内部填充了层层细沙和捣碎的木炭粉末的陶罐,进行深度吸附和过滤,去除更细微的杂质和部分导致苦涩的矿物。
第三级,则是利用白垩土。将初步净化后的卤水缓慢通过一个铺有白垩土颗粒的陶罐,利用其化学性质,进一步中和卤水中的酸性物质,改善口感。
“经过这三道净化,再拿去日晒浓缩,最后熬煮结晶,”沈云疏放下树枝,看着若有所思的三人,“得到的盐,应该会更白,更细,味道也更纯。”
春婶和王氏听得有些茫然,但赵叶却迅速理解了其中的原理,她兴奋地点头:“云疏姐,我明白了!就像熬药前要淘洗、筛选药材一样,层层去除不好的部分!这个法子肯定行!”
说干就干。沈云疏亲自设计过滤罐的结构,赵叶负责寻找和制备合适的过滤材料——她对于不同颗粒度的沙土和木炭的吸附能力有着惊人的直觉。春婶和王氏则负责制作连接用的竹管,并在陶片上钻出细密均匀的小孔。
李老四也被叫来帮忙,他力气大,负责将大块的木炭捣成符合要求的粉末,并将白垩土块敲打成均匀的小颗粒。他如今对于分配的任务毫无怨言,甚至带着一种被需要的积极。
制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第一个尝试组装的过滤系统,因为竹管与陶罐连接处密封不严,卤水大量泄漏。第二次,则因为木炭粉末过于细密,导致水流速度太慢,几乎堵塞。
沈云疏并不气馁,她带领着几人反复调整。用熬制的树胶混合黏土填补缝隙,改善密封性;调整各层过滤材料的颗粒大小和填充厚度,在净化效果和流速之间寻找平衡点。
几天后,一套由五个大小不一的陶罐通过竹管和带孔陶片串联起来的多级过滤装置,终于稳稳地架设在了靠近洞穴入口、通风良好的地方。沈云疏亲自将初步溶解、静置沉淀过的卤水,缓缓倒入最上层的碎石粗沙过滤罐中。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浑浊的卤水经过第一道过滤,变得略微澄清,流入第二级的沙炭过滤罐后,颜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透明了许多,再缓慢渗过第三级的白垩土层,最终从最底部的出口竹管中滴出的,已经是近乎无色透明的液体!
“天爷!这……这水变得这么清亮了!”春婶忍不住惊呼,用手沾了一点尝了尝,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嘿!那点子涩味真的淡了好多!”
接下来的日晒浓缩和熬煮结晶过程,似乎也变得更加顺利。经过深度净化的卤水,在阳光下蒸发得更快,熬煮时产生的泡沫和杂质也少了很多。当陶釜底部最终析出洁白的盐晶时,连一向沉稳的周砚都走过来仔细查看。
新制出的盐,细腻如雪,抓在手中干燥爽利,放入口中,只有纯粹而清新的咸味,再无半点苦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荒年锦绣:我的逃荒致富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荒年锦绣:我的逃荒致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