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经深了,赵磊房间里的台灯还亮着一圈暖黄的光晕,投在书桌前的篮球上,映出表面深浅不一的纹路——那是他用了五年的训练用球,表皮早已被磨得失去光泽,接缝处甚至补过两次胶,却比任何崭新的篮球都让他安心。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像被精心裁剪过的银纱,轻轻洒在他的脸上,带着初秋夜晚特有的微凉触感,抚平了他眉宇间残存的赛场疲惫。
他侧躺在床上,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床单上的纹路,脑海里却不受控制地回放着比赛结束时的画面。体育馆内沸腾的人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观众席上此起彼伏的“赵磊”呐喊声、队友们扑过来拥抱时的力量、还有爸妈举着灯牌的身影,都清晰得如同就在眼前。尤其是那道穿过体育馆落地窗的月光,比此刻窗外的月色更亮,更暖,洒在他汗湿的球衣上,像镀了一层流动的银色光芒,那一刻所有的肌肉酸痛、旧伤隐隐作痛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种滚烫的满足感——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这种感觉,他不是第一次体会,却每次都格外清晰。就像三年前他第一次打上首发,在最后时刻投进绝杀球时,也是这样的月光,也是这样的满心滚烫。只是那时的他,还带着初生牛犊的青涩,赛后攥着篮球在更衣室哭了半小时,而现在的他,已经能笑着接过MVP奖杯,沉稳地接受所有人的祝福。他知道,这种变化不是凭空而来,未来的路还很长,常规赛的82场对决才刚刚拉开序幕,季后赛的残酷厮杀、总决赛的巅峰对决还在前方等着他,还有无数个凌晨的训练、无数次的战术打磨、无数场硬仗等着他去攻克,但他心里没有丝毫退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后从来都不是空无一人。
迷迷糊糊中,睡意像潮水般涌来,他仿佛又回到了十八岁那年的训练馆。那是个闷热的夏夜,训练馆的空调坏了,风扇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地板上的汗水积成了小小的水洼,踩上去“咯吱”作响。他穿着湿透的背心,反复练习着后仰跳投,膝盖上的护具已经被汗水浸得沉甸甸的。场边的长椅上,爸妈坐在那里,妈妈手里拿着毛巾,爸爸则捧着一个保温桶,两人的衣服也被热气熏得湿透,却没有一句催促的话,只是安静地看着他。
“再来最后一个!”他对着场边喊了一声,深吸一口气,运球、转身、起跳,动作一气呵成。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线,带着破空的轻响,“唰”的一声空心入网,篮网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训练馆里格外清晰。爸妈的欢呼声立刻响了起来,不是赛场上那种激动的呐喊,而是带着心疼的欣慰,爸爸甚至站起来用力鼓掌,手掌拍得通红。他笑着跑过去,像个孩子一样扑进爸妈的怀里,妈妈的手掌抚过他汗湿的头发,带着毛巾上皂角的清香,爸爸的拥抱坚实有力,能驱散所有的疲惫。那是他少年时代最幸福的时刻,也是支撑他走过无数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柱。
“想什么呢?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妈妈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打断了他的梦境。赵磊猛地睁开眼,看到妈妈端着一杯温牛奶站在门口,身上还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碎花睡衣。“做了个好梦,梦到以前在训练馆练球的时候了。”他坐起身,揉了揉眼睛,月光刚好落在妈妈的发梢上,添了几分温柔。妈妈把牛奶递给他,坐在床边摸了摸他的额头:“没发烧就好,今天比赛太拼了,我和你爸在看台上都捏着一把汗。”
接过牛奶的瞬间,指尖触到了口袋里那个小小的平安符,符袋是妈妈亲手绣的,针脚有些笨拙,边缘甚至还留着几处没剪干净的线头——妈妈的眼睛不太好,绣的时候总是要凑得很近,好几次都扎到手指。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是去年秋天妈妈特意去郊外采摘的,说能驱邪避灾,让他带在身边安心。他握紧平安符,又想起比赛中场休息时,教练递给他的战术板上,除了密密麻麻的战术布置,还写着一行小字:“你的身后有我们”。
思绪像被风吹动的书页,翻到了四年前的那个冬天。那时他还是球队的边缘替补,身高只有一米九,在长人如林的内线毫无优势,外线投篮也不稳定,很多人都觉得他不适合职业联赛,甚至有队友私下里说他是“关系户”。最艰难的时候,他连续三个月没得到一分钟的出场时间,每天只能在训练结束后独自加练,直到训练馆锁门。
有一天晚上,下着大雪,他练到手脚僵硬,投篮连续十几个都不进,急得把篮球狠狠砸在地上,蹲在角落里哭了起来。就在这时,训练馆的灯突然亮了,李教练披着厚厚的羽绒服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两份热包子。“哭什么?篮球是用来打的,不是用来砸的。”老教练把包子递给他,自己坐在旁边的长椅上,掏出战术板开始画图,“你的问题不是身高,是节奏。你看你刚才的投篮,起跳太急,手腕发力不稳,自然投不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赔率之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赔率之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