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二十三年初春。
当西山的实验室里正为石油裂变出的崭新物质而欢欣鼓舞时,一场关乎帝国命脉、在更为宏阔舞台上上演的史诗,终于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落下了它最具重量的一笔。
“神工贰号”电缆铺设船,这支帝国工业与航海智慧的结晶,在经历了数年,吞噬了无数金钱、汗水乃至生命后,终于迎来了它使命的巅峰。
自夏威夷中转站出发,这艘庞大的混合动力巨舰,拖着那道粗如儿臂、包裹着橡胶与铅铠的深海电缆,在风涛万里、深不可测的太平洋底,艰难地编织着连接东西半球的最后一段“信息丝绸之路”。
海上的日子是枯燥与危险的交响曲。
狂风、巨浪、变幻莫测的海流,以及那永远潜藏在未知深处的海床地貌,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船只的坚固与船员的意志。
布缆机的轰鸣是这片天地间唯一恒定的主旋律,它匀速释放着承载国运的电缆,将其沉入数千米深的幽暗世界。
每一次异常的震动、每一次仪表指针的剧烈跳动,都让全船人员的心提到嗓子眼。他们经历过电缆断裂的绝望,也享受过攻克技术难关的狂喜。如今,目标就在前方——那片被命名为“新明港”的美洲西海岸。
当“神工贰号”的了望手终于透过望远镜,清晰地看到新明港灯塔的轮廓,以及港口外前来接应的明军巡逻舰队时,整艘船沸腾了!汽笛长鸣,与岸上传来的礼炮声遥相呼应。
接下来的几天,是技术对接最紧张的时刻。
岸上的工程人员小心翼翼地牵引着沉重的电缆接头,将其接入早已建好的、用水泥加固的岸边电报房中。
格物院的电报员反复检查着每一处线路,测试着接地电阻,确保这跨越万里的电路,最终能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这一日,新明港的天空湛蓝如洗。
简陋却庄重的电报房外,旌旗招展。
征夷大将军、东洲行都指挥使马武,英国公张懋,总兵官张仑,以及行都司的大小文武官员,几乎全部到场。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那台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电报机上,仿佛在等待神谕的降临。
电报房内,首席电报员深吸一口气,他的手指因紧张而微微颤抖,但依旧稳健地放在了电键上。按照预定时间,他首先向夏威夷中转站发出了准备好的确认信号。
等待是如此的漫长,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突然,电报机发出了清脆而规律的“嘀嗒”声!信号从夏威夷传来,线路畅通!
紧接着,更令人窒息的时刻到来。按照计划,此时应由北京发出第一份正式越洋电文。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电报机沉默着。马武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张懋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难道……最后一刻出了岔子?
就在焦虑几乎要达到顶点时——
“嘀……嘀嘀……嘀……”
电报机突然再次欢快地鸣响起来!声音清晰、稳定,带着一种穿越了万里波涛、无可阻挡的力量!
电报员几乎是扑在机器上,手中的笔飞快地在电报纸上记录着那由点和划组成的密码。他的脸色从紧张到专注,再到无法抑制的激动。
电文很短,只有寥寥数个字。翻译官接过电文纸,只看了一眼,身体便猛地一震,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向着门外翘首以盼的众人大声宣读,声音因极致的激动而带着哭腔:
“北……北京来电!陛下……陛下圣谕:‘朕安,卿等辛劳。’”
“朕安”!
仅仅两个字!
然而,这两个字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瞬间击穿了所有人的心防!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山呼海啸般的狂欢!
“万岁!万岁!万岁!”
马武这位沙场宿将,此刻虎目含泪,与身旁的张懋、张仑紧紧拥抱。
周围的官员、将领、士兵、工匠、乃至闻讯赶来的移民代表,无不激动得热泪盈眶,相互捶打着、欢呼着。许多人朝着大海的方向,朝着西方的故土,跪地叩拜,口中念念有词,感谢皇恩,告慰先祖。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北京紫禁城到美洲新明港,超过两万里的遥远距离,信息传递的时间,从过去依靠快船动辄三四个月,缩短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瞬间!帝国的意志,可以如同臂使指般,瞬间抵达这片新大陆。
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统治力的质的飞跃,其战略意义,丝毫不亚于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捷!
消息通过刚刚贯通的电报线,迅速反馈回北京。
整个朝堂为之震动,弘治帝龙颜大悦,下旨重赏“神工贰号”全体船员及格物院电报工程局。
朱厚照更是兴奋得在东宫手舞足蹈,连声称赞此乃“千古未有之奇功”!跨太平洋电报的贯通,如同为庞大的帝国安装上了一根最敏锐的神经,将本土与美洲紧密地联结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整体。
电报的贯通,如同给美洲殖民地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其影响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工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