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发行后,宋阳立刻推进下一步计划,建立统一的“同盟集市”,为粮票流通和商品交易提供固定场所,让同盟的经济从“自发混乱”走向“有序规范”。
集市选址在宋家庄的中心区域,占用了一片开阔的晒谷场,面积足够大,能容纳上千人交易。公库拨付专项资金,对晒谷场进行改造:平整地面,用碎石铺设主要通道;划分不同的交易区域,如粮食区、农具区、布匹区、草药区、生活用品区,每个区域都搭建了简易的遮阳棚,配备了统一的摊位(木质货架);在集市中央设立“市吏署”,由周文挑选的十名公正、有责任心的庄民担任市吏,负责维护秩序、校准度量衡、调解纠纷、收取交易税。
市吏们提前接受了培训:学习如何使用统一的度量工具(公库监制的斗、升、秤),确保交易公平;学习如何调解交易纠纷,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学习如何收取交易税,税率定为交易额的1%,以粮票缴纳,少数没有粮票的,可按市价折算实物。宋阳明确规定:交易税专款专用,主要用于集市的维护(如修缮摊位、清理卫生)、市吏的薪酬、以及同盟的公共服务(如学堂、医馆的运营),每月公开收支明细,接受庄民监督。
集市的开市时间定为每月逢五、逢十,即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每月六次,既不耽误农忙,又能满足庄民的交易需求。开市前三天,同盟通过传令兵和各庄公告,将集市的时间、地点、规则传遍所有村庄,鼓励庄民带着物资前来交易。
第一个开市日,天刚蒙蒙亮,宋家庄的集市就热闹起来。庄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背着粮食、提着鸡蛋,有的扛着农具、拿着布匹,有的提着草药、捧着手工制品,络绎不绝地涌入集市。各个区域的摊位很快摆满了商品:粮食区里,小麦、玉米、红薯干整齐堆放;农具区里,新打造的锄头、镰刀、犁具闪着寒光;布匹区里,织染坊生产的青布、白布色彩鲜亮;草药区里,药圃种植的蒲公英、甘草、三七分类摆放,香气四溢。
市吏们穿着统一的灰色短打,在集市里巡逻,遇到度量工具不标准的摊位,立刻上前校准;遇到交易争执,及时上前调解。有个卖盐的商贩,想用小斗给顾客装盐,被市吏发现,当场没收了违规的斗,还按规则处以少量罚款,吓得其他商贩不敢再耍小聪明。
初期的交易中,大多还是以物易物,但已经有不少庄民开始尝试用粮票。来自赵家庄的农民赵五,带着一石玉米来到粮食区,想换一匹布。他先把玉米卖给了公库指定的收购点,换了一张一石票,然后拿着粮票去布匹区,轻松换了一匹青布,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扛着玉米讨价还价,省时又省力。“这粮票太方便了!”赵五拿着布,笑着对身边的人说,“以后再也不用扛着东西跑了,一张纸就能搞定!”
工匠王铁也尝到了甜头。他带来了十把锄头,全部用粮票交易,一上午就卖完了,换了五张一斗票。他拿着粮票,去粮食区换了半石小麦,又去生活用品区买了几斤盐和几尺布,不用再担心换来的物资不好储存。“以前换回来的粮食,得找地方放,还怕坏了,现在有了粮票,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换,太省心了!”
集市的秩序和便利,让庄民们赞不绝口。中午时分,集市里依旧人声鼎沸,不少庄民已经完成了交易,带着换来的物资或粮票,满意地回家了。市吏署里,市吏们正在统计当天的交易情况和税收,虽然交易税不多,但已经有了初步的收入,为集市的维护和公共服务提供了支撑。
宋阳站在集市的高处,看着秩序井然、热闹非凡的景象,心里踏实了。同盟集市的建立,不仅为庄民提供了固定的交易场所,更让粮票有了流通的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庄民会感受到粮票的便利,以物易物的模式将逐渐被取代,同盟的经济将变得更加活跃、高效,为同盟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喜欢玉佩求生之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玉佩求生之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