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拔营南下的消息,不到一个时辰就传到了明军营地。王承业正坐在帐中翻看壮丁的训练清单,听到亲兵禀报时,手里的毛笔“啪嗒”一声落在纸上,晕开一片墨痕。他猛地起身,连墨渍都顾不上擦,快步走到帐外:“你说什么?清军真的走了?”
“千真万确!”亲兵指着西南方向,语气带着几分激动,“小的亲眼看到清军的队伍往西南去了,马车、骑兵排了老长一队,扬起的尘土半天都没散!留在庄东的斥候也撤了,没再盯着咱们营地!”
王承业眯眼望向西南,虽看不到清军的身影,却能想象出那支队伍远去的模样。他身边的副将凑上来,低声道:“大人,清军一走,咱们没了牵制,要不……趁机拿下宋家庄?他们的震天雷和粮草,要是能拿到手,咱们的实力就能大增!”
“拿下宋家庄?”王承业冷笑一声,语气里满是自嘲,“就凭咱们这两百多老弱残兵?你忘了之前清军攻城时,宋阳那震天雷的威力?庄墙又固若金汤,真要打,咱们这点人不够填壕沟的!”
副将脸上的兴奋瞬间褪去,嗫嚅道:“可……可清军走了,大顺军那边才二十来人,咱们要是联合宋阳,说不定能把大顺军也赶走?”
“联合宋阳?”王承业摇头,“宋阳那小子精得很,之前对咱们表忠心,对大顺军又送粮,现在清军走了,他更不会轻易站队。再说,府城那边催了好几次,让咱们尽快去汇合——咱们这残部留在这儿,既守不住据点,又捞不到实质好处,反而可能被大顺军或南下的清军余部盯上,得不偿失。”
他心里清楚,自己麾下的明军早就没了斗志:士兵多是从京城溃散下来的,一路逃到这里,早已疲惫不堪;粮草只够支撑十日,之前指望宋家庄供应,可宋阳每次都只给“够吃却不够用”的量;壮丁虽有五十人,却都是刚训练没多久的新手,真上了战场,根本顶不住。清军在时,他还能借着“防备清军”的由头留在这儿,如今清军一走,再赖着不走,别说报功,能不能保住小命都难说。
正琢磨着,帐外传来通报:“大人,宋家庄宋阳求见,还带了十石粮食和一份文书!”
王承业眼睛一亮——他正愁没个“台阶”下,宋阳就主动送上门了。“让他进来!”
宋阳走进帐时,手里捧着一卷文书,身后的随从扛着两袋粮食。他刚进帐就躬身行礼:“草民听闻清军南下,特意送些粮食来,给大人的弟兄们添些口粮。另外,这是五十名壮丁的‘战功模拟文书’,上面写着他们‘协助明军防备清军、击退流寇斥候’的功绩,大人带去府城,也好向上面交差。”
王承业接过文书,展开一看——上面不仅写了壮丁的“战功”,还特意提了一句“宋家庄团练愿继续为朝廷效力,待批复下达后,即刻扩充兵力,配合明军剿匪”,既给足了他面子,又留了“后续合作”的余地。
他摩挲着文书,语气缓和了不少:“宋庄主倒是有心。只是你也知道,府城那边催得紧,本将怕是要尽快动身去汇合,这五十名壮丁……”
“大人放心,壮丁可以随大人一同前往。”宋阳立刻接话,“他们虽是庄里的人,但既入了明军,就该听大人调遣。只是庄里还需人手守卫,草民就不再加派壮丁了,还望大人体谅。”
“体谅,自然体谅。”王承业笑了,他本就没指望宋阳再加派壮丁,能带着这五十人去府城充数,再拿着这份文书报功,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他拍着宋阳的肩膀:“宋庄主放心,你这团练编制和虚衔的事,本将记在心里,到了府城,一定再帮你催催!将来你得了朝廷名分,咱们就是同僚,还要互相照应!”
“全靠大人提携!”宋阳躬身道谢,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担忧,“只是草民还有一事相求——大人走后,大顺军那边怕是会来逼粮,草民势单力薄,怕是扛不住。还望大人走前,能派人去大顺军营地‘露个面’,让他们知道大人是奉命离开,并非怕了他们,也好让草民少些麻烦。”
王承业立刻明白——宋阳是想借他的“明军名头”震慑大顺军。这对他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还能卖宋阳一个人情,何乐而不为?“好!本将这就派二十名士兵,去大顺军营地附近巡逻一圈,让他们知道朝廷天兵的厉害!”
两人又聊了几句关于“后续联络”的细节,宋阳便起身告辞。刚出明军营地,就看到王承业派的二十名士兵已经列队出发,朝着大顺军驻地的方向走去——他们穿着整齐的甲胄,手里拿着长枪,步伐虽不算矫健,却也透着几分“官军”的气势。
宋阳知道,这二十人的巡逻,足够让大顺军忌惮一阵子了。他回到庄里时,负责盯梢明军营地的庄民已经来报:“小哥,明军开始收拾东西了!帐篷都在拆,粮食也在往马车上装,看样子是真要走了!”
“意料之中。”宋阳点头,却没放松警惕,“让石头继续盯着,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往府城方向走,别走了又回头。另外,去大顺军驻地的人回来没?他们有什么反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玉佩求生之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玉佩求生之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