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决议化作一道道加盖了玉玺与摄政王大印的紧急文书,如同插上翅膀,飞向帝国的各个角落。庞大的帝国机器,在短暂的和平后,再次高效运转起来,只是这一次,矛头对准了西边那片未知的风暴。
海政司的探索舰队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数艘最新下水的、融合了星轨仪导航与部分古老合金加固技术的“巡洋”级战舰被编入西海分队,由厉寒亲自指挥,携带着精通绘图、水文、夷情乃至简单医术的各类人才,再次扬帆西进。他们的任务不再仅仅是探索,更是深入侦查,绘制精确海图,摸清“烈日帝国”控制区的范围、兵力部署、航线以及那些“铁船”的活动规律。
与此同时,那枚来自西方弩箭的灰白色箭簇,被以最高保密等级送入了海政司技术局最深处的实验室。墨衡放下了手头所有其他研究,召集了麾下最顶尖的冶金、格物大家,几乎是带着一种朝圣般的狂热与凝重,投入到对这小小箭簇的剖析之中。
实验室里,灯火日夜不息。各种复杂的工具、酸液、研磨设备围绕着那枚箭簇。测量其硬度、密度、韧性,分析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尝试用各种已知和未知的方法去腐蚀、溶解它,以窥探其内部的成分与结构。
数日后,墨衡带着初步的结果,以及一脸难以掩饰的震撼与忧虑,求见沈玲珑与慕容翊。
“夫人,王爷,”墨衡的声音因激动和缺乏睡眠而沙哑,“此箭簇之材质,绝非天然矿石直接冶炼而成!其乃一种……人工合成的‘合金’!”
他指着托盘上那枚依旧寒光闪闪的箭簇:“其主要成分是铁,但纯度极高,几乎不含杂质。关键在于,其中掺入了少量另一种未知的金属元素,以及……微量的碳。正是这种奇特的配比与精密的冶炼工艺,使其在保持韧性的同时,获得了远超我朝百炼精钢的硬度与强度!”
“碳?”沈玲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陌生的词汇。
“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木炭中便大量存在。”墨衡解释道,“但将其以如此精确的比例融入铁中,并控制冶炼过程,形成稳定结构,其技术……匪夷所思!我们尝试了数十种方法,都无法完美仿制出其相同的性能。其冶炼温度、时间、添加顺序,恐怕都有一套极其严苛的规范。”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更重要的是其铸造工艺。这箭簇并非手工锻打,而是……‘模铸’而成。利用精密模具,一次性浇铸出近乎完美的流线外形和锋锐尖端,效率极高,且每一枚都几乎完全相同!”
模铸!标准化生产!这背后代表的生产力与工业体系,让沈玲珑与慕容翊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还有这个,”墨衡又拿起一张临摹的图纸,上面绘制着那齿轮与火焰的徽记,“我们仔细研究了其线条和结构,这徽记本身,就蕴含着极高的机械制图水平,线条精准,比例协调。其背后代表的,是一个对‘机械’、‘标准’、‘效率’有着极致追求的文明。”
结论显而易见:这个“烈日帝国”,在材料科学、冶金技术和规模化生产上,走在了帝国前面。
“他们的‘铁船’、‘火铳’,恐怕都是建立在这套强大的工业体系之上。”沈玲珑缓缓道,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墨老,依你判断,若我们集中全力,能否在短期内,仿制出性能相近的钢材?乃至……弄清楚那‘铁船’和‘火铳’的原理?”
墨衡沉吟良久,最终苦涩地摇了摇头:“难,极难!夫人,这不是单一技术的差距,而是整个基础体系的不同。他们似乎找到了一条与我们依靠内力、星力、精巧机关完全不同的力量道路——一条完全依赖于物质、能量转换和机械效能的‘格物之道’。仿制一枚箭簇或许经年累月可以做到,但要理解其背后的整套知识体系,并建立起相应的生产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
实验室内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凝滞。
“也就是说,在纯粹的‘铁与火’的较量上,我们目前处于劣势。”慕容翊的声音冰冷,打破了沉默,“但战争,并非只有一种打法。”他看向沈玲珑,“你的使团计划,需加快。不仅要看其强,也要寻其弱。”
沈玲珑点头:“正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需要知道,这个帝国除了坚船利炮,还有什么?其内部是否铁板一块?其民众如何?有无可资利用的矛盾?其技术是否有其局限性或依赖?”
她看向墨衡:“墨老,技术上的追赶不能停。集中力量,优先解决两个问题:一,尝试找到能有效防御甚至对抗这种坚硬箭簇和可能存在的‘火铳’弹丸的甲胄或船板材料;二,研究我们自己的、更具威力的远程攻击手段,无论是改进弩炮,还是……探索其他可能。”
就在技术局全力攻关的同时,玄七的情报网络也开始全力运转,通过各种隐秘渠道,搜集一切与西方相关的信息。远洋归来的商人、被解救的异域奴隶、甚至是一些在边境地区抓获的、试图窥探帝国虚实的西方探子(其装扮与语言已证实与“金湾”势力同源),都成为了情报的来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奸臣之女,靠捞钱权倾朝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奸臣之女,靠捞钱权倾朝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