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珑那份关于“政绩考核与财政绩效挂钩”的奏章,如同投入看似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在朝堂内外激起了千层浪。
支持者拍手称快,认为此策若能推行,将从根本上扭转地方官员只重表面文章、不重实际效益的积弊,将新政的成果与官员的升迁贬黜直接绑定,无疑是强化改革执行力的利器。
而反对者,尤其是那些习惯了旧有运作模式、依靠盘剥地方和虚报政绩得以晋升的官僚,则感到了刺骨的寒意。沈玲珑此举,是要断他们的根!朝堂之上,虽因慕容翊的威势和皇帝的明确支持,无人敢公然反对,但那种压抑的、冰冷的敌意,几乎凝结成了实质。
散朝时,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臣与沈玲珑擦肩而过,连表面的客套都懒得维持,只用鼻腔发出几不可闻的冷哼。沈玲珑面色平静,步履沉稳,心中却如明镜般清楚,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果然,不出三日,麻烦便从两个看似不相干的领域同时袭来。
首先是宫中。
静慧太妃宫中发现巫蛊之物,且直指皇帝与摄政王的消息,虽被慕容翊以雷霆手段压下,严禁外传,但宫闱之内,暗流已变得汹涌澎湃。皇帝萧景睿罕见地动了真怒,下令彻查。然而,线索追查到负责太妃宫中洒扫的几个低等宫女太监身上后,便戛然而止——这几人,或在被发现前就已“失足落井”,或在审讯中咬舌自尽,死无对证。
所有的迹象都隐隐指向静慧太妃,却又缺乏直接证据。太妃本人则在皇帝面前哭得梨花带雨,自称管教无方,致使宫人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请求皇帝降罪,姿态放得极低,反而让人无从苛责。
慕容翊的书房内,气氛凝重。
“查不下去了。”慕容翊的声音冷得像冰,“刘能那条老狗,手脚干净得很。那几个替死鬼,家底都被翻了个遍,找不到任何与外界联系的证据。”
沈玲珑蹙眉:“对方断尾求生,手法狠辣。但此举也暴露了其心虚。太妃……或者说她背后的人,为何如此急于除掉陛下与王爷?甚至不惜动用巫蛊这等禁忌手段?”
“狗急跳墙罢了。”慕容翊指尖敲击着桌面,“新政触及根本,北狄又因楚怀瑾内部不稳,他们怕了。想趁我离京巡视边关之际,制造混乱,最好能一举除掉我与陛下,便可扶植傀儡,扭转乾坤。”他看向沈玲珑,目光深邃,“玲珑,宫中这条线,暂时僵住。但他们绝不会罢休。接下来,他们的攻击目标,很可能转向你。”
仿佛是为了印证慕容翊的话,次日,另一波攻击便接踵而至。
攻击源自江南。
就在沈玲珑准备依据孙账房和赵铁搜集到的证据,对林州林家及其庇护网动手的前夜,数封来自江南籍官员的联名弹劾奏章,以及一批由江南士子发起的“万言书”,通过各种渠道,直抵御前和各大衙门。
奏章和万言书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攻击新政本身,而是将矛头直指沈玲珑的个人品行与能力。
他们弹劾沈玲珑“借审计之名,行罗织之实,苛察地方,逼死良臣”,竟将之前陈望一名心腹在狱中“畏罪自尽”的账,算到了沈玲珑头上。更指责她“任用私人,结党营私”,将审计司描述成一个只听命于沈玲珑、独立于朝廷法度之外的“国中之国”。
最阴险的一招,是他们翻出了沈玲珑父亲沈崇明的旧案。
万言书中以看似公允的口吻写道:“昔沈崇明亦以刚直、精于理财着称,然其性苛察,不容于人,终致身败名裂,累及家小。今其女玲珑,才干或胜其父,然行事之酷烈,操切,犹有过之。岂不闻‘刚则易折’?臣等非为私利,实为国家社稷计,恐沈氏女重蹈其父覆辙,更恐其以一己之偏执,动摇国本,酿成巨祸!”
这一招,极其恶毒。它巧妙地利用了沈玲珑身世的痛点,将“忠臣之后”的光环,扭曲成了“酷吏之家”的宿命论暗示,试图在皇帝和朝臣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沈玲珑会不会像她父亲一样,因为过于刚直和苛察,最终不仅害了自己,还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消息传到审计司,司内气氛顿时一沉。所有属官都面带愤慨,却又带着几分担忧看向他们的大人。
沈玲珑正在核对一份关于漕运损耗新规的执行报告,听到亲信属官的禀报,她执笔的手微微一顿,一滴墨汁落在宣纸上,缓缓晕开。
她抬起头,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淡淡道:“知道了。江南林州的审计报告,整理好了吗?”
那属官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回大人,已初步整理完毕,证据链基本完整。”
“呈上来。”沈玲珑的声音平静无波,“另外,以审计司的名义,行文吏部与都察院,将林州知府、同知以及相关涉事吏员,在清丈田亩中徇私舞弊、欺瞒朝廷的证据副本移送,提请吏部议处,都察院核查。”
她没有去辩白,没有去哭诉,甚至没有对那恶毒的指控做出任何直接回应。她只是用最直接、最专业的方式,继续推进她的工作——用铁一般的审计证据,将对手伸出来的爪子,狠狠斩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奸臣之女,靠捞钱权倾朝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奸臣之女,靠捞钱权倾朝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