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的风最近有点不对劲,带着股子脂粉气混着阴谋的味道,就像街口王记包子铺里卖的韭菜鸡蛋馅,香是香,吃多了烧心。
西门庆最近走路都带着飘,那步子迈得,不知道的还以为脚底装了弹簧。自从武大郎那事儿了了,他就琢磨着把潘金莲这颗 “夜明珠” 赶紧揣进自己兜里。这天刚烧完武大的灵,他就拉着王婆在后院小桌旁嘀咕,桌上那盘酱肘子都快被他啃出骨头渣了。
“我说王干娘,” 西门庆剔着牙,眼神飘忽,“武二那愣头青要是回来,这事儿咋整?总不能让他知道六姐嫁了我吧?那小子可是属炮仗的,一点就炸。”
王婆嘬了口茶,那茶杯边缘都包浆了,她慢悠悠地放下杯子,胸有成竹得像刚算准了彩票号码:“大官人您就把心放肚子里,老身我这张嘴,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武二那小子再来,我保管他晕头转向,比喝了三斤烧刀子还迷糊。”
西门庆一听这话,乐得差点把桌子拍塌,从怀里摸出三两银子往王婆面前一推,那银子反光差点闪着王婆的老花眼。“干娘办事,我放心!这点小意思,您拿着打壶好酒。”
王婆捏着银子掂量了掂量,那笑容比抹了蜜还甜:“大官人就是敞亮!您就瞧好吧。”
当晚,潘金莲的箱笼就被小厮们像搬快递似的运到了西门府,剩下些破桌子烂板凳,西门庆大手一挥:“都给王干娘拉去,当破烂卖了换点零花钱。” 王婆站在一旁数着家当,那眼神跟捡着宝似的。
到了初八那天,潘金莲换上一身红得晃眼的衣服,坐着一顶小轿,跟出嫁的大姑娘似的被抬进了西门府。王婆跟在轿子后头,活像个尽职尽责的导游,嘴里还不停念叨着:“慢点慢点,别磕着我们五娘。”
街上的人都扒着门缝看,跟看电视剧直播似的,就是没人敢出声。有人憋不住,编了段顺口溜,跟现在的段子似的在私下里传:“堪笑西门不识羞,先奸后娶丑名留。轿内坐着浪淫妇,后边跟着老牵头。” 这顺口溜传得比流感还快,没半天功夫,清河县就没人不知道了。
西门庆给潘金莲安排的住处那叫一个讲究,花园深处三间房,跟个秘密基地似的,进出都得走小角门。院里摆着些花花草草,看着挺雅致,其实就是个挡箭牌,方便俩人偷偷摸摸约会。最夸张的是那张床,花十六两银子买的黑漆欢门描金床,那雕工,比现在的欧式大床还花哨,红罗圈金帐幔一挂,活脱脱一个古代版总统套房。
丫鬟也得配齐,西门庆把吴月娘身边的春梅调过来伺候潘金莲,又花五两银子买了个小丫头小玉伺候吴月娘,给潘金莲的上灶丫头秋菊更贵,花了六两。这配置,跟现在的明星助理团队有一拼。潘金莲在西门庆家排第五,成了 “五娘”,前头还有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四位,跟公司排辈似的。
潘金莲刚进门那几天,表现得比谁都乖巧,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给吴月娘请安,端茶倒水,做针线活,那嘴甜的,一口一个 “大娘”,叫得吴月娘心花怒放。吴月娘看着潘金莲那模样,心里也直犯嘀咕:“都说武大郎那老婆标致,我还不信,今儿一看,果然跟画里走出来似的,也难怪我们家那老东西魂不守舍。”
潘金莲可不是省油的灯,表面装乖,暗地里把这几位 “姐姐” 都观察了个遍。吴月娘看着端庄大气,像个公司董事长;李娇儿是青楼出身,身材丰腴,就是风月场上的手段不如自己;孟玉楼长得也不错,就是脸上有点小麻子,不过那双脚跟自己有得一拼;孙雪娥是家里的老人,会做几道拿手菜,还会跳舞,算是个才艺担当。潘金莲心里跟装了个小本本似的,把这些都记下来了。
没过几天,潘金莲就凭着自己的 “演技” 赢得了吴月娘的欢心,吴月娘不仅跟她同吃同睡,还把自己的衣服首饰拣好的给她,一口一个 “六姐” 叫着,亲得跟亲姐妹似的。这可把李娇儿她们气坏了,背后偷偷吐槽:“我们在这儿待了这么久,也没见大姐姐这么待见,这新来的才几天就成香饽饽了,大姐姐也太没眼光了!”
西门庆和潘金莲这俩,简直是干柴遇烈火,每天腻歪在一起,那日子过得比蜜还甜。不过这甜日子没过多久,就被一个人的归来打破了。
这天,武松跟出差回来似的,风尘仆仆地回到了清河县。他先去县衙交了差,知县见他把事儿办得漂亮,赏了他十两银子,还请他吃了顿大餐。武松揣着银子,心里惦记着哥哥,换了身新衣服就往紫石街赶。
街坊邻居见武松回来了,一个个跟见了老虎似的,吓得赶紧关门闭户,私下里议论:“这下可完了,这尊大神回来,西门大官人怕是要遭殃了,有好戏看了!”
武松走到哥哥家门口,推开门喊了半天,愣是没人应。他看见迎儿在廊下捻线,就过去问:“迎儿,你爹娘呢?” 迎儿吓得脸都白了,只顾着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瓶梅那些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瓶梅那些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