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闻言,眉头先是下意识地皱起,随即猛地展开,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一丝疑问。
“我如今已是县试案首,按惯例,府试、院试只要文章不差,考官都会给知县一个面子,予以通过。”
“他刘诚刚刚想剥夺我县试案首的名分,不是没成功吗?”
“既然我还是县试案首,他难道还能让我这个准秀才考不中不成?”
李成阳看着方言那疑惑的表情,不由得轻笑摇头,手指轻敲桌面说道。
“剥夺?他自然不能,也无需如此。”
“但他若让你的卷子,根本送不到知府周文渊的案前呢?”
“什么?”方言一怔,瞳孔微缩。
“卷子送不到周大人面前?这……府试阅卷,同考官荐卷,主考官定夺,流程森严,他如何插手在其中?”
“如何不能?”
李成阳神情严肃反问道。
“科举抡才,看似规矩森严,实则处处是人情关隘。”
“府试之上,你的墨卷由誊录官用朱笔誊写为朱卷,分与诸位同考官批阅。”
“同考官若认为文章尚可,便会贴上荐条,呈送主考。若他们认为不堪入目,就会将你的卷子丢在一旁……”
“只要你的考卷,被那些同考官认为‘平平无奇’,不予荐卷。”
“那么,任凭你文章锦绣,才华横溢,主考官周文渊,连你的一个字都见不到!”
“你这县试案首,卷子到不了周文渊的面前,他又如何按照官场的潜规则,给你通过府试?”
“毕竟潜规则始终是潜规则!只要程序上面是对的!周文渊后来对那些同考官发难,他们也可狡辩.”
“届时木已成舟,你与那些普通的落榜生,又有何异?”
“难道能让朝廷,单独帮你再举行一场府试不成?!”
一听此话,一股寒意爬上方言的脊背。
如果按照李老太爷的话来办,他方言此次府试,那真的是危险无比。
不止府试,恐怕是院试,那也是困难重重。
只要刘诚真的在荐卷环节动手脚!这就是打在他方言的七寸上。
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
“府试的同考官,按例由江陵府下辖各县的学官,以及府衙的佐贰官担任。”
“周大人是主考,又是向着我们的,同考官的名单理应由他拟定。刘诚一个外来御史,手能伸这么长?”
李成阳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周文渊虽为知府,权柄不小,但亦要顾忌官声,遵循惯例。”
“遴选同考官,需考量资历、声望,并非他一人可乾纲独断。”
“更何况,刘诚身为巡按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亦有参劾地方官员之责。”
“他若在遴选之时,只需轻飘飘递上一句话,言某位拟定的同考官‘风评有瑕’,‘与本地士绅过从甚密’,周文渊为了避嫌,为了大局,还能强行任用吗?”
听到此处,方言彻底明白了李成阳的担忧所在。
江陵府下辖十三县,便有十三位县学教谕。
府试同考官名额有限,除去知府衙门的佐贰官必定占据的席位,余下名额约摸六七个,需从这些县学教谕中择优选用。
刘诚的目标,就是这些县学教谕。
他只要在这些人中挑选几个“自己人”,然后再用自己的职责,将那些不是自己人的人给排除在同考官之外。
届时同考官大半都是他刘诚人,他方言想要闯过这关,简直是痴人说梦。
而现在的他要做的,就是不能让刘诚得逞!
书房内一时陷入了沉默。
李成阳捻着胡须,目光落在方言脸上,带着一丝考校与期待。
他在等,等着方言向他提问。
当时他教方言学艺的时候,可是期待方言那崇拜的眼神好久了。
可是没想到,那小子的道学经历,比他还要强许多。到是他向方言学了不少道学知识。
倒反天罡!
他李成阳!堂堂礼部尚书退休下来的,怎么能被个少年比了下去。
只要方言开口求他。
他就将自己心中谋划好的策略,以及对应的人选给娓娓道来。
他们李家在湖广这么多年,可不是泥捏的!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方言脸上的凝重与困惑并未持续太久。
只见他眼中先是闪过片刻的迷茫,随即猛地亮了起来!
那紧蹙的眉头瞬间舒展,嘴角甚至勾起了一抹熟悉的狡黠弧度。
李成阳脸色大变,心中更是惊涛骇浪!
这小子!难道有办法了?
只见方言忽然从椅子上站起身,对着李成阳拱手一礼,声音里带着豁然开朗的轻松:
“老太爷,不必忧心了!晚辈……有办法了!”
“嗯?”
李成阳捻须的手猛的一紧,差点把自己的胡须给扯断,脸上满是错愕。
这小子真的有办法了?真的假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