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那道“革职留用,暂押宫中”的旨意,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将顾长渊与林婉清牢牢困在了深宫大内。他们被安置在乾元殿附近一处名为“静思苑”的偏僻宫苑中,虽非牢狱,但宫墙高耸,守卫森严,与外界隔绝,实为精致的囚笼。每日有固定的宫人送来饮食用度,太医定时前来“请脉”,实则监视。一举一动,皆在他人耳目之下。
然而,这种看似绝境的软禁,却也让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两人,获得了喘息之机。至少,暂时远离了诏狱的阴冷和刑部的明枪暗箭,顾长渊的伤势在相对安稳的环境和林婉清的精心调理下,开始缓慢而稳定地好转。
林婉清被旨意要求“协理太医署,照料朕疾”,这看似是差事,实则是将她置于更严密的监控之下,也是对她医术的又一次严峻考验。皇帝病情沉重,太医院束手无策,让她参与诊治,无异于将她架在火上烤。治好了,未必有功;治不好,或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的罪名。
但她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每日,她在太监的“陪同”下,前往太医署查阅脉案、参与会诊。她谨言慎行,多以聆听为主,偶尔提出建议,也极为谨慎,引经据典,不越雷池半步。她敏锐地察觉到,太医院内部派系林立,几位院判、御医态度微妙,有的对她客气中带着疏离,有的则隐含敌意,尤其是那位曾随肃王去过绥远卫的胡太医,看她的眼神总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探究。
皇帝的病情确实凶险。脉象沉微弦涩,时有时无,五脏衰败之象已显,乃积劳成疾、忧思过度、又遭太子猝逝之沉重打击所致,已是油尽灯枯之兆。太医院所用皆是温补吊命之方,勉强维系着一线生机。林婉清心中明了,陛下寿数将尽,非药石可医,她能做的,也只是尽力减轻其痛苦,延缓其进程。这让她心情沉重,不仅因医者仁心,更因深知陛下若骤然驾崩,朝局必将瞬间崩塌,他们这些与东宫有牵连的“旧人”,必将首当其冲。
这日深夜,林婉清刚从太医署回到静思苑,正准备歇息,苑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压低的喧哗。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气喘吁吁地道:“林县主!不好了!陛下……陛下突然呕血昏厥,太医署乱成一团!肃王殿下口谕,急召您速去乾元殿!”
皇帝呕血昏厥!林婉清心中一惊,来不及多想,立刻提起药箱,随小太监匆匆赶往乾元殿。
乾元殿内灯火通明,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龙榻前跪了一地太医,个个面如土色。肃王负手立在榻前,面色阴沉如水。皇后与几位妃嫔在一旁低声啜泣。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绝望的气息。
“林婉清,快!看看陛下!”肃王见到她,立刻下令,语气急促,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林婉清不敢怠慢,疾步上前,只见皇帝躺在龙榻上,面色金纸,嘴角残留着暗红色的血渍,呼吸微弱急促,已是弥留之际。她强压心惊,屏息凝神,伸手搭上皇帝的腕脉。
指尖传来的脉象,让她心头猛地一沉!脉象浮散无根,如屋漏滴水,是元气耗竭、阴阳离决的绝脉!但……在这绝脉之中,她竟隐隐察觉到一丝极其隐晦、却异常活跃的……涩滞之象!这并非单纯虚脱之象,倒像是……被某种外邪骤然引动了最后的生机,导致气血逆冲!
她猛地抬头,目光锐利地扫过龙榻边小几上那碗尚未喝完的参汤,又迅速看向跪在地上的太医们,最后落在肃王脸上。
“陛下今日用了何药?这参汤是何时进的?”她声音清冷,带着医者的权威。
为首的胡太医连忙答道:“回县主,陛下今日所用仍是太医院会诊定下的‘回阳救逆汤’,辅以老山参煎汤。这参汤是半个时辰前进的,陛下只用了小半碗便……”
林婉清不再多言,端起那碗参汤,凑到鼻尖仔细嗅闻。参味浓郁,但在这浓郁的参味之下,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极其淡薄、却异常熟悉的异样气息——清甜中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腥辣!
是“蚀心草”!
这种产自南疆的奇毒,无色无味,极难察觉,少量使用有麻痹镇痛之效,但若与年老体衰者常用的某些补气药物(如人参、黄芪)同用,便会激化药性,如同在将熄的炭火上泼油,短时间内看似提振精神,实则疯狂透支最后的元气,导致气血逆乱,呕血而亡!下毒者手段极其高明,用量精准,若非她曾深入研究过南疆毒理,绝难发现!
有人给陛下下毒!在最后一刻,加速了陛下的死亡!
这个发现让林婉清浑身冰凉,如坠冰窟!是谁?如此胆大包天?是肃王?是后宫妃嫔?还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鹞鹰”?
她下意识地看向肃王。肃王也正看着她,目光深邃难测,带着一种审视和……压迫。
不能说!此刻揭破,非但救不了陛下,反而会立刻招来杀身之祸!下毒者既然敢在此时动手,必然做好了万全准备。她若点破,第一个死的就会是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代第一助产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代第一助产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