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局抗疫之功,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京华之地漾开层层涟漪。太子亲下谕旨,褒奖林婉清“仁心仁术,功在社稷”,赏赐倍于常例。民间更是感念其活命之恩,“林菩萨”、“女神医”之名不胫而走,甚至有百姓在家中为她立下长生牌位。太医院内,原先尚存的一丝轻视与观望彻底烟消云散,林婉清的威望如日中天,“痘疹防疫司”俨然成了院内最炙手可热的衙署,每日前来请示、讨教、甚至只是混个脸熟的医官络绎不绝。
然而,林婉清并未被这盛名所惑。她深知,风头愈盛,暗处的目光便愈发锐利。顾长渊的提醒言犹在耳,德妃的拉拢、赵党余孽的蛰伏,都预示着平静水面下的暗流只会更加汹涌。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痘疹济世全书》的完善和防疫馆的筹建中,力求将防疫之法制度化、可传承,以此作为应对未来风浪的根基。
这日,她正在衙署内与几位核心医士商讨防疫馆首批学员的选拔标准,宫中内侍再次传旨:德妃娘娘于三日后在永寿宫设“赏荷宴”,特邀林御医赴宴,以示嘉慰。
旨意温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林婉清心中微凛,知道这场宴会,绝非赏荷那么简单。
三日后,永寿宫内荷香馥郁,丝竹悠扬。宴会排场不大,却极尽精致。受邀者除林婉清外,皆是德妃心腹宗妇、与德妃娘家关系密切的几位诰命夫人,以及一位看似低调、却目光精明的中年官员——吏部考功司郎中,钱益。此人正是德妃娘家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掌管官员考绩,位置关键。
德妃今日心情颇佳,言笑晏晏,对林婉清更是格外亲热,不仅让她坐在近前,还亲自为她布菜,赞不绝口:“林御医真是我大雍女子的楷模,医术通神,更难得是这份悲悯天下的仁心。慈幼局那些苦命的孩子,若非遇你,只怕……唉,想起都令人心酸。来,尝尝这新进的鲥鱼,最是鲜美。”
林婉清恭敬谢过,应对得体,心中却警惕万分。德妃越是热情,其下所图恐怕越大。
酒过三巡,气氛渐酣。一位与赵侍郎家有姻亲的郡王夫人,似醉非醉地开口道:“说起来,林御医这般大才,屈居太医院专司一科,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如今太医院刘院判年事已高,院使一职空缺已久,依妾身看,林御医医术、德行、功劳皆备,堪当大任呢!”
此言一出,席间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林婉清身上。这顶高帽,扣得又狠又毒!太医院院使,正五品大员,掌天下医政,岂是她一个资历尚浅、且为女子的六品御医所能觊觎?此言看似抬举,实则是将她架在火上烤,意在挑拨她与太医院其他资深太医的关系,更可让太子觉得她野心勃勃!
林婉清心中冷笑,面上却惶恐起身,深深一福:“夫人谬赞,折煞婉清了。婉清年轻识浅,唯知尽心医道,救治病患,于医政大局一窍不通,岂敢妄图院使之位?刘院判德高望重,诸位同僚皆医术精湛,婉清能追随学习,已是万幸。”
她态度谦卑,将功劳归于众人,巧妙化解了这记捧杀。
德妃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随即笑道:“林御医过谦了。不过,太医署确需革新气象。钱郎中,”她转向那位吏部官员,“你掌管考功,于用人识人最有见地。依你看,林御医日后,当如何擢用,方能不负其才?”
钱益捻须微笑,一副公允姿态:“娘娘明鉴。林御医之功,确应重赏。然,擢升需合规制,更要服众。依下官浅见,林御医长于实务,或可先于太医院内兼领‘教习’一职,负责培训医官,传授新法,待根基稳固,人望已孚,再图进取不迟。如此,既显朝廷恩典,亦免躁进之讥。”
这话听起来滴水不漏,实则暗藏机锋。“教习”之职,看似清贵,实则远离医政核心,且易被架空。若林婉清接受,便等于被变相闲置,她推行的新政也可能因无人主导而夭折。
林婉清瞬间明白了德妃一党的真正意图:若不能拉拢,便设法捧高架空,让她远离权力中心,使其影响力逐渐消散。她心念电转,正欲寻词推拒,殿外忽传太子驾到!
众人慌忙起身迎驾。太子一身常服,面带微笑步入殿中,看似偶然驾临:“孤听闻永寿宫荷花盛开,特来瞧瞧。不想德妃设宴,倒是热闹。” 他目光扫过众人,在林婉清身上略一停留,温和道:“林御医也在?慈幼局之事,你辛苦了。”
林婉清及众人连忙行礼。太子落座,随意问起宴间话题。德妃笑着将方才议论林婉清前程之事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
太子听罢,呷了口茶,淡淡道:“林婉清之功,孤心中有数。太医署革新,关乎国计民生,不可不慎。林御医精于医术,勇于任事,乃国之干才。如何任用,孤自有考量。当前首要,是将牛痘防疫之法推行天下,活人济世。此事,非林御医莫属。德妃与诸位爱卿的美意,孤心领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代第一助产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代第一助产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