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脸色铁青,让他向一个窃取胜利果实的小人求援,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项伯却觉得范增之言有理,急忙劝道:
“羽儿,亚父所言甚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眼下保存实力,拿下雍丘,为日后报仇积蓄力量才是重中之重!若赵戈肯出兵,哪怕只是牵制部分秦军,于我亦是莫大助益!待我等站稳脚跟,日后…再做计较不迟!”
帐内其他将领也纷纷低声劝说。他们都明白,这是目前最现实,也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项羽死死攥着拳头,指甲几乎嵌进掌心,沉默了许久许久。最终,他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谁去?”
范增道:“老夫亲笔修书一封,遣一能言善辩之心腹为使,携重礼前往。信中当极尽谦卑,凸显反秦大义,言明雍丘之重,并许以…战后共分其利之类诺言。”
项羽闭上眼,艰难地点点头,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很快,一封由范增亲自执笔,言辞恳切甚至略带悲怆的求援信,连同数车金银绸缎等贵重礼物,由一名精明干练的项氏门客带着,快马加鞭,向着定陶方向疾驰而去。
而另一支队伍也正朝着定陶而来。
刘季整顿好军队,收拾起那点被章邯吓回去的小心思,脸上重新堆起那副热情豪爽的笑容,带着萧何、张耳、樊哙等一众班底,浩浩荡荡前来“恭贺”赵戈收复定陶。
“赵王兄弟!恭喜恭喜啊!哥哥我来迟了!哈哈!”
一见到赵戈,刘季便大步上前,亲热得仿佛真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章邯那老小子猖狂不了几天!还是赵王兄弟厉害,一举夺回定陶,真是大涨我反秦义士的威风!哥哥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绝口不提自己之前的观望和犹豫,仿佛一直都是赵戈最坚定的支持者。
赵戈看着刘季表演,心中了然,面上却也带着温和的笑意迎上前:
“沛公太客气了!都是为反秦大业尽力。沛公一路辛苦,快请入城!”
两股如今中原最强大的反秦势力,在定陶城下会师。
城头上,“张楚”和“赵”字大旗迎风招展。
似乎在宣告着,经历了项梁败亡的震荡后,反秦的大旗并未倒下,反而在复杂的氛围中,由赵戈重新擎起,并且变得耀眼。
定陶城,历经劫波,却在赵戈手中以惊人的速度焕发出新的生机,甚至比项梁占据时更具秩序与活力。
城墙得以加固,街市重新开张,虽然可见战争留下的痕迹,但井然的秩序已经取代了之前的混乱。
每日,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义军,活不下去的百姓前来投奔。
他们或是被章邯的凶威所慑,寻求庇护;或是被赵戈收复定陶,大败秦军的事迹所吸引,前来依附;亦或是在这乱世中寻找一个能活下去的希望。
赵戈来者不拒,展现出海纳百川的姿态。
与陈胜时期良莠不齐,来者即予兵权的做法截然不同,他深刻吸取了教训。
来投人马,无论原先规模大小,首领地位高低,一律被打散重组。
周显等人组建了一套高效的整编体系:登记造册,甄别人员,淘汰老弱,精壮者充入战兵,按其特长分入步、骑、弓弩等各营,由赵戈的嫡系军官担任骨干,进行统一操练。
原先的首领,若有真才实学,则给予虚职或参谋之位,厚待其家,实则兵权尽收。
此举暗中引起不满,但在赵戈强大的实力和明确的规矩面前,无人敢公开反对。
赵戈本人更是异常勤勉。
他不再仅仅依赖于军事奇谋,而是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政务管理中。
每日听取各方汇报,从粮草储备,兵甲打造到民情安抚,士人安置,事无巨细,皆要过问。
每逢重大决策,必召集群僚商议,鼓励畅所欲言,但他最终拍板前,必深思熟虑,权衡再三,绝不似项梁那般独断专行。
定陶,正稳步向着一个稳固的根据地转变。
刘季在定陶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
赵戈将其安置于华丽的府邸,美酒佳肴日日不断,更是时常亲自作陪,与他把酒言欢,共论天下大势。
席间,刘季及其麾下的萧何、张耳等人,皆对赵戈的见识和格局深感佩服。赵戈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往往一针见血,既能指出秦廷内部的重重矛盾,也能清晰剖析各路起义军的优劣长短,提出了联合之力的战略方针。
“暴秦之弊,在于失民心,在于内部倾轧。我辈反秦,非为一家一姓之私利,乃为天下苍生开太平。”
赵戈举杯,言辞恳切,“故而,联合至关重要。譬如当下,项梁将军虽不幸罹难,其侄项羽仍在,楚军根基未绝,若能摒弃前嫌,合力抗秦,方为上策。”
刘季听得连连点头,只觉得赵戈胸怀宽广,眼光长远,比自己那点小心思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心中那点刚刚萌生的芥蒂也消散不少,更是暗自庆幸自己选择了来“投奔”而非对抗。
便在此时,项羽的使者携范增亲笔信及重礼抵达定陶。
赵戈于大堂之上亲自接见,态度热情。
他仔细阅读了范增的信件,信中言辞悲切而又不失气节,着重强调了反秦大义,分析了共击雍丘的战略价值。
赵戈看完,长叹一声,面露悲戚之色:
“项将军壮志未酬,遽然仙逝,实乃反秦大业一大损失,戈亦深感痛心!亚父与项将军深明大义,所言句句在理!暴秦乃天下公敌,岂能因昔日些许误会而置大义于不顾?”
喜欢猎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猎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