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与人民军在天井关的交锋,正成一场血肉磨坊般的关隘拉锯战。
天井关下,徐晃麾下苍石军个个悍不畏死,凭着一股狠劲猛冲猛打。然而曹操毕竟老奸巨猾,调度有方,每当防线岌岌可危之际,他总能以雷霆手段调兵补位,硬生生将缺口堵上。
两人你来我往,杀得关前尸积如山,战局就此陷入僵持。
另一边,赵云与孙坚的部队已在西部地区周旋多日,消息暂断,想来还在与敌军缠斗。
壶关帅帐内,其他援兵陆陆续续到达。
张远看着沙盘上的兵力标记,沉声道:如今主力虽已回援上党,可天井关地势狭窄,再多兵力也施展不开。但丁原仍在晋阳虎视眈眈,吕布更是屯兵云中,这两颗钉子不拔,咱们随时可能腹背受敌。
他抬眼扫过帐下众将:我意让周仓、袁咏率部严守北线,防备丁原异动;典韦、李大目即刻北上,盯防吕布的并州铁骑。
防备吕布?不用不用!李大目当即摆手,拍着大腿直嚷嚷,嗨,这也是一路只顾赶路,还没有向首席你汇报最新情况。
咱们南下后就收到消息,吕布早被丁原召回晋阳了!现在雁门郡有令狐娇同志带着赤卫队守着,对付些小股流寇绰绰有余!
张远看向周仓,后者立即点头附和:确有此事。咱们撤围晋阳后,杨奉带着白波军趁机去打晋阳,估计吕布是被丁原火急火燎调回去应付的。
这杨奉倒是会捡便宜。袁咏语气里满是不屑,咱们把丁原打残了,他倒好,躲在后头捡现成的。
也好,省了咱们不少事,至少北线暂时安全了。张远微微松了口气,话锋一转,说起来,朱儁之所以没能全力北上,也是因为张燕带着黑山军在五龙口死死缠住了他的后腿。
俺就说嘛!李大目顿时来了精神,兴奋地攥着拳头,还是黄巾老兄弟够意思!关键时候绝不含糊,没掉链子!
是该好好谢谢他们。张远颔首,随即以商量的口吻说,这样,典韦和大目率领红岩军留在壶关作为机动后备队,随时听我调遣,支援各方;
其余军队即刻南下,与徐晃在天井关合兵一处,仍由徐晃担任南路军总指挥,统一调度所有攻关力量。可好?
遵命!众将领命,齐声应和,转身大步离去。
安排妥当后,张远便起身前往伤兵营视察。
伤兵营里一片忙碌。轻伤的士兵正互相包扎伤口,布条上渗着暗红的血渍,脸上虽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眼神却依旧炽热如火焰。见张远路过,他们纷纷挣扎着起身行礼,嗓门洪亮:首席!
可走到重伤区,气氛便瞬间沉了下来。许多士兵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胸口起伏,能不能熬过今晚,全看天意。
那些还清醒着的士兵见了张远,也只是虚弱地扯了扯嘴角,断断续续地说:首席……这辈子能跟着您……值了……家里人……就拜托您……多照看了……
那些连话都说不出来的,便只是用浑浊的眼睛望着他,眼里没有丝毫怨怼,只有一种解脱般的释然。
不远处,几个当地百姓正背着简陋的担架来接自家受伤的子弟。一位老妇人红着眼圈哽咽道:多谢首席救了俺家娃……他能在家里面落气,俺们就知足了……这辈子都忘不了您的恩情!
张远喉咙发紧,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望着这些淳朴而坚韧的面孔,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绝不能让他们的牺牲白费!
正心绪翻涌之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张青带着几个药箱,领着一群郎中模样的人快步走了过来,药箱上的铜环随着步伐叮当作响。
子佩?你怎么会在这里?张远又惊又喜,连忙迎了上去,难道你又在这一带游历行医?
什么游历?李大目不知何时也跟了过来,在一旁插科打诨,首席你还不知道?这家伙现在基本就窝在太行山,哪儿也不去了,说是要研究什么草药。
张远正要斥他无礼,张青已笑着摆了摆手,打趣道:唉唉,傻大目,别胡说八道。我是来钻研医术、救治伤员的,你这莽夫懂什么?
听这熟稔的斗嘴口气,显然是老相识了。
张远便不再多言,心里却莫名有点别扭——自家那干练飒爽的好学生刘兰,怎么就和这文弱书生走近了?可转念一想,刘兰早已不是当年需要他处处护着的小姑娘,她有自己的主见和选择,便又释然了。
有你在,这些伤兵就有救了。张远松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感激。
正说着,苏双带着几个护卫匆匆赶来,肩上扛着鼓鼓囊囊的粮袋,手里还提着几个药箱,神色凝重地递上一份情报:首席,夏侯兰又写了一篇文章,现在各州郡传得沸沸扬扬。
张远接过情报,快速浏览起来。
只见文章里把人民军骂得狗血淋头,极尽污蔑之能事——一会儿说他们编造正义假象,蛊惑愚昧百姓,是真正的战争罪魁祸首,一会儿又吹嘘朝廷仁政爱民,讨伐逆贼只为拨乱反正,所杀的只是叛匪,对普通百姓秋毫不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