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唱片中的全部歌曲,皆由苏天汉亲自挑选。
无一例外,这些歌曲都是从系统商城中获取的,不仅契合她的风格,也符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同时还略带一点超前意识。
苏天汉相信,这张唱片一经推出,定能引领香江音乐风潮,也将让袁洁敏迅速走红。
作为公司首位艺人,袁洁敏必须一鸣惊人。
只有在出道之初就积累大量人气,并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歌星,才能向外界展示江湖传媒的实力,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正因为如此,苏天汉在袁洁敏的出道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
当然,袁洁敏自身条件也十分优秀,外形出众,基本功扎实,稍加包装,便不愁不红。
更何况,她背后还有苏天汉的支持,资源自然不会短缺。
“江湖日报和《翩翩公子》的销售情况怎么样?”
苏天汉一边朝录音室走去,一边询问。
叶孝礼立刻回答:“江湖日报的日发行量已达三十五万份,《翩翩公子》每期销量也稳定在三十五万册以上。”
这个成绩,确实令人满意。
在一个城市中,报纸日销量能突破三十五万份,已是相当可观的表现。
三十五万份的日销量,放在香江虽不敢称首屈一指,但也绝对能稳居前三甲之列。这份成绩足以说明它是一份举足轻重的媒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湖日报》的读者忠诚度极高,社会信任度也位居前列。
哪怕有其他报刊的发行量超过《江湖日报》,其权威性仍难与之抗衡。只要《江湖日报》发布的新闻与其他媒体出现分歧,公众往往更倾向于相信它的报道,这便是公信力的体现。
苏天汉对报纸的期望,并不在于盈利,而是看重其影响力与公信力。
而《江湖日报》恰恰满足了他这两个核心需求,因此令他十分欣慰。
至于另一本刊物《翩翩公子》,则更让他感到满意。
每本三元的零售价,在这个年代的香江,已经是相当不菲的定价。
在如此定价之下,每期依然能卖出三十五万册,可见其在本地市场的人气之高。
事实上,《翩翩公子》如今已成为香江流行文化的风向标,影响力不容小觑。正因如此,众多女明星都以登上封面为荣,争相参与。
该杂志的净利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单期利润便可突破五十万港元,每月两期即可带来百万以上的收入。
不过对苏天汉而言,这点利润早已不足以让他动心。他更看重的是《翩翩公子》作为宣传工具的战略意义,自然要全力扶持。
当他走进录音室时,袁洁敏正进行最后一首歌曲的录制。
听了一段之后,他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
袁洁敏并没有因为是他的女友,就以为可以敷衍应付也能顺利出道、坐享资源,相反她一直非常认真、全力以赴,也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她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因他而获得机会,自然不愿轻易辜负。
正因为如此,苏天汉才更加欣赏她的努力。她每天都对自己严格要求,力求做到最好,也在不断精进自己的实力。
这一点,他非常认可。
“汉哥,你来了!”录制结束后,袁洁敏见到苏天汉,欣喜地跑了过来。
苏天汉微笑着说道:“我刚好经过,就上来看看你,接下来有什么安排?”
“公司安排我拍一组宣传照,为新唱片造势。”袁洁敏回答。
听罢,苏天汉点头应允,陪着袁洁敏一同前往摄影棚。
当他们抵达摄影棚时,苏天汉看到了一个令他颇为意外的身影。
“白荣飞?不,不可能是他,气质有点不一样!”他第一眼认错人,很快便察觉到,这个人虽然与白荣飞容貌相似,但神韵明显不同。
在那个人身旁,站着一位面容清秀、嘴角带着浅浅酒窝的年轻女子,看上去像是他的助理。
苏天汉之所以注意到她,是因为这名带着酒窝的姑娘多次偷偷望向他,目光中透着一丝羞涩,更添几分柔美。
那对酒窝配上她的笑容,仿佛能瞬间打动人心,笑起来的样子更是令人难以移开视线,温柔甜美得仿佛能融化一切坚硬的情绪。
看到这一幕,叶孝礼随即开口介绍:“苏先生,这位是‘翩翩公子’的专属摄影师戚近荣,旁边这位是他的助理Ann。”
当听到“戚近荣”与“Ann”这两个名字,并结合他们所处的行业背景,苏天汉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部名叫《杀之恋》的电影。
这部影片的结尾并非欢欢喜喜收场,而是彻彻底底的悲剧。
从戚近荣爱上一个不该爱的女人那一刻起,悲剧的命运便已悄然埋下,因为他根本无力改变现实。
不过,从戚近荣现在的状态来看,他似乎还没有遇上那个女人。
一想到这些,苏天汉的兴趣便淡了几分。
这件事与他并无关联,他也不想过多插手。若只是碰巧撞上,他会考虑出手相助;但若要他特意去干预,那就没这个必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港片:警徽之下,谁是匪?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港片:警徽之下,谁是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