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年的麦收季,青石镇家家户户都忙着收割麦子,林记铁匠铺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 “订单潮”。周边村落的农户抱着磨钝的镰刀、断裂的犁头找上门,连邻镇的杂货铺都派人来订二十把锄头、三十口铁锅。林建业带着刘三与两个学徒从清晨忙到深夜,铁匠炉的火苗从没熄灭过,可订单还是堆了半尺高,连王大户家新订的一批马掌都排到了半个月后。
这天傍晚,林建业捶着发酸的胳膊,看着铺子里堆积的待加工铁器,眉头拧成了疙瘩。刘三也擦着汗叹气道:“建业,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咱们还是按老法子打铁,一天顶多打五把锄头,客户催得急,咱们也累得够呛,再这么熬下去,身子骨都要垮了。”
林建业点点头,心里早有同感。传统打铁全靠手工锻打,一块铁坯要在火炉里烧红七八次,用大锤小锤反复敲打几十下才能成型,不仅效率低,还特别耗费体力。前几天狗蛋抡大锤时没站稳,差点砸到脚;柱子的手掌磨出了好几个血泡,晚上睡觉都疼得直哼哼。更关键的是,手工锻打的铁器质量不稳定 —— 有时候火候没掌握好,铁器容易脆裂;有时候锻打力度不均,农具的刃口就不够锋利。
“得想个法子改进工艺。” 林建业望着墙上挂着的旧铁锤,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去县城送铁锅时,看到城门口的机器厂外,堆着一排排整齐的铁制零件,比手工打的还要光滑规整。当时他好奇地问过守门人,对方说那些零件是用 “蒸汽锤” 锻打出来的,又快又好。
“刘叔,我想去县城的机器厂看看,说不定能学到新的打铁技术。” 林建业突然开口。
刘三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机器厂那是洋人的玩意儿,咱们打铁的老手艺都传了几百年了,学那些新东西干啥?再说,人家能愿意教咱们吗?”
“去试试总没错。” 林建业态度坚定,“要是能学到新法子,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让咱们打的铁器更好用,这样铺子才能长久。”
第二天一早,林建业把铺子里的活交给刘三,揣着几块大洋,背着干粮去了县城。县城比青石镇热闹得多,街道两旁的商铺挂着各式各样的招牌,偶尔还能看到穿着西装的洋人走过。他打听了好几个人,才找到位于县城东郊的 “民生机器厂”。
机器厂的大门紧闭,门口挂着 “闲人免进” 的木牌。林建业守在门口,等到中午,才看到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戴着鸭舌帽的年轻人走出来。他连忙上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个躬:“这位师傅,我是青石镇林记铁匠铺的,想向您请教点打铁的技术,不知道您能不能帮个忙?”
年轻人愣了一下,上下打量着林建业,见他穿着粗布短褂,手上满是老茧,不像是坏人,便笑着说:“你想请教什么?”
“我听说咱们厂用蒸汽锤打铁,又快又好,想问问这蒸汽锤是怎么用的,还有没有其他能改进打铁效率的法子。” 林建业连忙说道。
年轻人叫赵小虎,是机器厂的锻工,老家也是农村的,对铁匠铺的难处多少有些了解。他犹豫了一下,说:“蒸汽锤是厂里的重要设备,外人不能随便进。不过我可以跟你说说大致的原理,再给你讲讲怎么改进手工锻打的流程。”
林建业大喜过望,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两个刚买的肉包子,递给赵小虎:“师傅,您先吃点东西,麻烦您多跟我说说。”
赵小虎接过包子,一边吃一边跟林建业讲解:“蒸汽锤是靠蒸汽推动锤头,力气比人抡大锤大多了,一块铁坯几分钟就能锻打成型。不过你们铁匠铺肯定买不起蒸汽锤,其实手工打铁也能改进 —— 比如提前把铁坯裁成合适的大小,省得锻打时浪费时间;还有,锻打时分工明确,一个人烧火、一个人扶铁、一个人抡大锤,配合好了效率能提高不少。”
他还告诉林建业,机器厂给铁器淬火时,会用特制的淬火液,比传统的冷水淬火效果好得多,铁器不仅更锋利,还不容易生锈。“淬火液其实也简单,就是用清水加少量盐和硝石,比例是一百斤水加两斤盐、一斤硝石,你回去可以试试。”
林建业听得格外认真,掏出随身带的小本子,把赵小虎说的话一一记下来,连淬火液的比例都反复确认了好几遍。赵小虎见他学得认真,又跟他说了些锻打时掌握火候的技巧:“烧铁时,铁坯变成亮黄色就差不多了,再烧就容易烧透;锻打农具时,刃口要多锻打几遍,这样才够锋利。”
直到傍晚,林建业才依依不舍地跟赵小虎告别。临走前,他又给赵小虎鞠了个躬:“赵师傅,谢谢您教我这么多东西,以后您要是有需要,尽管去青石镇找我,我免费给您打农具。”
回到青石镇时,已经是深夜。林建业顾不上休息,第二天一早就召集刘三、狗蛋和柱子,把从赵小虎那里学到的东西跟他们说了一遍,还拿出小本子给他们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五世同堂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