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瞬,或许是永恒。
一点极其微弱的“波动”,在这片绝对的“白”中悄然泛起。
像一滴墨汁落入纯净的水,缓慢地、固执地晕开。
那“波动”的核心,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不断自我重复的“结构”——环,套着破碎的镜,镜中映着井。
这个结构开始自发地抽取周围的“白”,试图重新构筑“意义”。先是轮廓,然后是细节:环上出现了熟悉的温润纹路,镜片裂痕蔓延出冰凉的轨迹,井口深处漾起死寂的涟漪。
伴随着结构的重建,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也被从“白”中打捞出来:
【……坐标确认……‘钥匙’接触‘门’……】
【……协议‘归墟’启动……】
【……开始下载‘容器’备份数据……】
【……环境扫描……适配性检测……】
【……警告!检测到未知变量‘源痕’及‘外源印记’……】
【……重新计算‘容器’稳定性……】
【……启动净化程序……失败……变量已深度绑定……】
【……启用备用方案……尝试融合变量……构建‘新模板’……】
这些信息并非以语言形式存在,而是直接烙印在正在重构的“结构”之上。
那环、镜、井的结构开始扭曲、变形,试图将那些“未知变量”——代表真正林晓玥悲戚执念的“源痕”,以及紫衣男人留下的妖异“印记”——强行纳入自身体系。
过程充满了撕裂般的痛苦(如果痛苦这种概念还存在的话)。结构时而膨胀,时而坍缩,如同一个极不稳定的奇异天体。
最终,在某种蛮横的规则作用下,一个勉强平衡的、怪诞的“新模板”形成了。
它不再是纯粹的环-镜-井结构,而是在这个基础上,缠绕上了丝丝缕缕灰色的悲戚(源痕),以及点缀其上的、不断变幻的紫色诡秘(外源印记)。
这个“新模板”,开始更高效地吞噬周围的“白”,加速自我构筑。
渐渐地,一个模糊的、人形的轮廓显现出来。
是林晓玥。
但又不是。
她的灵体不再是之前那种半透明的虚影,而是呈现出一种诡异的质感——底色是那种包容一切的、混沌的“白”,上面流淌着玉镯的温润光泽、镜片的冰冷裂痕、以及井口的深邃黑暗。而灰色的悲戚如同经脉般贯穿其中,紫色的诡秘则像浮动的光点,在表面明灭不定。
她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喜欢买了个镯子,说我死了二十多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买了个镯子,说我死了二十多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