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市绿源农场的田埂上,黑色轿车的引擎声渐渐远去。陆知衍站在刚装好的新传感器旁,指尖还残留着金属的凉意 —— 刚才王总监以 “检查合作设备” 为由想靠近传感器,被他以 “数据同步中易出错” 为由拦下,对方虽没再纠缠,临走时那句 “陆顾问要是搞不定农民,随时可以找我”,却像根刺扎在他心里。
“陆同学,俺看那王总监没安好心。” 老陈凑过来,手里的锄头把被攥得发白,“刚才他偷偷跟张叔打听‘模型怎么调参数’,张叔没敢说,他脸都沉了。” 苏晚星站在陆知衍身边,把刚收到的顾言泽消息递给他看:“顾言泽说,王总监带的技术人员有‘篡改传感器数据’的前科,刚才在西边地块逗留时,可能动了手脚,只是我们没抓到证据。”
陆知衍点头,拿出平板调出传感器后台记录 —— 数据曲线虽暂时平稳,但某段时间的信号波动异常,像是被外部设备干扰过。“我会把后台预警等级调高,” 他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操作,“以后只要有异常访问,我们第一时间能收到提醒。” 苏晚星握住他的手腕,轻声说:“别太担心,我们一起想办法,就像之前应对抄袭质疑那样。”
当天下午,陆知衍正式搬入农场安排的临时宿舍。宿舍在仓库旁,不大的房间里摆着一张铁架床、一张木桌,他把模型设备箱放在墙角,又从背包里拿出苏晚星帮他整理的 “农户需求笔记”—— 封面上贴着那枚麦秆书签,是两人昨天刚从民宿带来的,此刻成了这间简陋房间里最暖的点缀。
“陆顾问,俺们几个合计了下,还是觉得这模型不靠谱。” 第二天一早,五六个农民堵在宿舍门口,带头的李大爷手里拎着个破旧的搪瓷杯,杯沿还沾着麦麸,“俺种了三十年地,靠的是看天、摸土的老经验,你这屏幕上的数字,能比俺的手还准?”
陆知衍赶紧拿出准备好的模型数据报表,指着 “去年张叔用模型种的小麦亩产多收一百二十斤” 的记录:“李大爷,这是实实在在的收成数据,不是凭空编的。模型能提前预警旱涝,还能根据土壤情况建议施肥,都是帮大家省力气的事。”
可没等他说完,旁边的王婶就插了话:“俺们年纪大了,手机都玩不利索,这模型还要点屏幕、看数据,万一按错了咋办?” 人群里立刻响起附和声,有人说 “上次村头老周用手机买化肥,还被骗了钱”,还有人说 “这高科技要是坏了,俺们找谁修去”。
陆知衍攥着报表的手微微收紧 —— 他早就料到农民可能会担心操作难度,却没料到这份不信任会来得这么直接。他想再解释 “模型有简化版操作面板”,可话到嘴边,看着农民们警惕的眼神,又不知该从何说起。这时,苏晚星骑着电动车赶来,车筐里装着她的调研笔记和一摞《星光下的田野》样书,看到门口的阵仗,立刻明白了原委。
“李大爷,王婶,俺们先去田埂上坐会儿吧?” 苏晚星把车停在旁边,从笔记里翻出一张照片 —— 是去年冬天她和陆知衍在张叔麦田里拍的,照片里张叔正拿着平板看模型数据,脸上笑开了花,“您看张叔,去年冬天他的麦田差点冻着,是模型提前三天提醒盖秸秆,才保住了麦苗。”
李大爷斜睨了一眼照片,没说话,却跟着苏晚星往田埂边的老槐树下走。王婶和其他农民也跟了过来,苏晚星坐在槐树根上,翻开《星光下的田野》,找到 “麦田里的数字” 那篇:“俺给大家念段故事吧,这里写的就是张叔用模型的事 —— 去年芒种,张叔本来想按老经验浇水,模型说‘土壤湿度够,再浇就涝了’,他半信半疑没浇,后来隔壁地块浇了水的小麦,还真比他的长得差……”
清脆的声音伴着田风,飘在麦田上空。农民们渐渐安静下来,李大爷手里的搪瓷杯不再晃动,王婶也凑得更近了些。苏晚星念完故事,又拿出调研笔记:“这是俺跟陆同学去年冬天走访的记录,您看李大爷,您家去年小麦减产,是因为灌浆期遇到连阴雨,没及时排水 —— 要是当时有模型,它会提前预警,还会告诉您怎么挖排水沟。”
陆知衍适时递上准备好的 “定制化方案”:“李大爷,针对您家地块的沙质土壤,我把模型的湿度阈值调宽了,操作面板只留‘浇水提示’‘排水建议’两个大按钮,按一下还会有方言语音提醒,比您用手机打电话还简单。” 他打开平板,调出简化版界面,“您看,这按钮比您家的电视遥控器还大,不会按错的。”
李大爷盯着平板屏幕,手指不自觉地碰了碰屏幕上的 “浇水提示” 按钮 —— 语音立刻响起:“当前土壤湿度 23%,无需浇水,预计三天后需补水。” 熟悉的方言让他眼神松动了些,却还是嘴硬:“俺再看看,等张叔这季小麦收了,要是真比去年好,俺再考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