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市的冬夜带着刺骨的凉意,图书馆三楼的灯光却依旧明亮。苏晚星趴在堆满资料的桌子上,指尖划过《乡村文化研究概论》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章节,密密麻麻的批注旁,还贴着几张从农场带回的照片 —— 有老陈孙女画的麦田涂鸦,有传感器立在田埂上的实景图,这些都是她用来记忆理论的 “秘密武器”。
“又在对着照片发呆?” 陆知衍的声音轻轻响起,手里拎着一个保温袋,里面是刚从食堂热好的牛奶和豆沙包。他把保温袋放在桌上,弯腰时看到苏晚星泛红的眼尾,伸手碰了碰她的脸颊:“是不是又因为理论题没思路,偷偷哭了?”
苏晚星赶紧别过脸,用手背擦了擦眼角:“就是觉得乡村文化理论太抽象了,比如‘民俗传承的现代转化’,总担心答题时抓不住重点。” 她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皱巴巴的模拟试卷,“刚才做模拟考,这道论述题只得了一半分,学长说我‘案例不够具体,理论结合不紧密’。”
陆知衍在她身边坐下,接过笔记本认真翻看,指尖停在 “缺乏田野案例” 的批注上:“你还记得上个月去李村调研,老艺人教孩子剪纸的场景吗?” 他从背包里拿出平板,调出当时拍的视频 —— 画面里,老艺人握着孩子的手剪出麦穗图案,嘴里念叨着 “剪麦穗,盼丰收,这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这就是最好的案例,” 他轻声说,“你可以把‘剪纸传承’和‘现代文创’结合,说明民俗如何通过新形式延续,比单纯背理论更有说服力。”
苏晚星看着视频里的画面,眼前突然亮了。她拿出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案例:李村剪纸 —— 老艺人带青少年创作,结合乡村故事设计文创产品(如我的短篇集书签),既保留民俗内核,又适应现代审美。”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渐渐驱散了刚才的沮丧。
陆知衍帮她把牛奶倒进保温杯,看着她专注的侧脸,眼底满是温柔。备考这两个月,苏晚星每天雷打不动地泡在图书馆,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连周末都很少休息。他知道她心里的执念 —— 不仅是为了实现 “深入研究乡村文化” 的目标,更是想通过系统学习,让自己的文字更有深度,能真正为乡村故事 “立传”。
“对了,” 陆知衍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条,“顾言泽帮你找了去年乡村文化研究方向的考研真题,还标了高频考点,他说这些题和刘教授的论文方向高度重合,你可以重点练。” 苏晚星接过纸条,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 “重点背诵”“需结合案例”“易出论述题”,顾言泽那笔锋张扬的字迹里,还画了个小小的麦穗图案,旁边写着 “加油!未来的乡村文化研究员!”。
中午去食堂吃饭,林薇薇特意绕路过来找他们,手里举着一摞整理好的笔记:“晚星,这是我帮你抄的‘乡村民俗学’重点,里面还附了我画的思维导图,比你自己整理的清楚多了!” 她把笔记递给苏晚星,又从包里拿出一袋巧克力,“这个是补充能量的,备考累了就吃一块,别熬坏了身体。”
苏晚星握着温热的笔记,心里暖暖的。从决定考研到现在,身边的人都在默默支持她:陆知衍帮她梳理知识框架、找案例;顾言泽帮她搜集真题、打听考试动态;林薇薇帮她整理笔记、调节心情。这些温暖,成了她备考路上最坚实的底气。
下午的模拟复习中,苏晚星试着用陆知衍说的 “案例结合法” 答题。写到 “乡村文化传播路径” 时,她不仅引用了理论,还加入了自己的实践经历 —— 比如在绿源农场签售时,用 “讲故事 + 模型演示” 的方式让农民接受新事物,说明 “接地气的传播才有效”。写完后,她把试卷拍照发给之前帮她辅导的学长,没过多久就收到回复:“进步很大!案例真实,逻辑清晰,继续保持这个节奏!”
看到回复的那一刻,苏晚星忍不住欢呼出声,陆知衍听到后,立刻放下手里的合作协议草案,凑过来看:“怎么样?我说你可以的吧。” 他揉了揉她的头发,“晚上别熬夜了,我们早点回去,我给你煮你爱吃的番茄鸡蛋面。”
傍晚离开图书馆时,天已经黑透了。陆知衍牵着苏晚星的手,沿着校园的香樟路慢慢走,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等你考完研,” 陆知衍轻声说,“我们就去绿源农场待几天,帮老陈他们收割小麦,顺便给你的短篇集后记收集素材。” 苏晚星靠在他肩上,轻声回应:“好啊,我还想跟张叔学编麦秆,说不定能写进下一个故事里。”
回到宿舍楼下,陆知衍帮苏晚星把备考资料整理好,又叮嘱:“明天记得带保温杯,图书馆暖气不太足,别冻着了。” 苏晚星点头,正要上楼,突然发现资料袋里多了一张纸条,上面是陌生的字迹:“别白费力气了,乡村文化研究的研究生名额早就内定了,你再怎么考也没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