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实验室的晨光透过玻璃窗,落在摊开的合作意向书上,陆知衍用红色钢笔在 “技术共享” 条款旁画了道横线,笔尖停顿在 “优化周期缩短至 15 天” 的表述上 —— 这是农业科技公司昨晚新增的要求,比他预期的周期压缩了一半。“15 天太赶了,模型需要适配不同土壤数据,仓促优化容易出偏差。” 他指尖敲了敲纸面,抬头时正好看到苏晚星端着热可可走进来,帆布包上还别着昨天送她的麦穗书签。
“在纠结周期问题?” 苏晚星把热可可放在他手边,弯腰凑过来看意向书,发梢轻轻扫过他的手背,“昨天你说过,绿源农场的模型适配用了 28 天,突然缩短这么多,确实有风险。” 她指尖划过 “农田数据提供” 条款,突然皱眉,“他们只承诺提供基础土壤数据,没有农户种植习惯记录,这会影响模型的实用性 —— 之前张叔说过,同样的土壤,不同农户的灌溉频率都不一样。”
陆知衍点头,从抽屉里拿出绿源农场的调研笔记,翻到 “农户种植习惯统计” 那页:“我也是担心这个。昨天跟王经理通电话,他说周边农田的种植模式差异很大,要是没有详细数据,模型预测准确率会下降 10% 以上。” 他把笔递给苏晚星,“你帮我看看条款表述,能不能加一句‘乙方需提供近 3 年农户种植记录及土壤分层数据’,上次你帮我改申报书,措辞比我严谨。”
苏晚星接过笔,在条款空白处补充,笔尖划过纸面时,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昨天周姐说封面插画师想加些‘模型应用场景’的元素,我把你之前拍的传感器安装照片发过去了,她回复说‘很有乡村科技感’。” 她打开手机相册,调出照片 —— 夕阳下,传感器立在麦田埂上,张叔的小孙女正踮着脚看屏幕上的湿度数据,画面里满是温暖的生活气息。
陆知衍凑过来,指尖点在照片里的传感器上:“这个角度好,既体现了模型的实际应用,又不缺乡村的烟火气。等合作确定下来,我们可以多拍些农田实拍,说不定能帮你补充短篇集的后续素材。” 他顿了顿,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平板,“农业科技公司发了合作农田的定位,离绿源农场不远,我们今天去实地看看?既能评估土壤情况,也能顺便跟张叔打听那边农户的情况。”
苏晚星眼睛亮了,立刻把热可可喝完:“好啊!我正好带了笔记本,想记录些农户的种植故事,之前写《田埂上的约定》时,总觉得少了些不同地区的对比细节。” 两人快速收拾东西,陆知衍把合作意向书锁进文件柜,苏晚星则把笔记本和相机放进帆布包,出门前还特意检查了实验室门窗 —— 昨晚赵雅的身影让她心里仍有顾虑,陆知衍察觉到她的动作,轻轻握住她的手:“别担心,我跟管理员打过招呼,陌生人进不来。”
电动车驶离校园,沿着乡间小路往合作农田的方向走,风里渐渐飘来泥土的腥气。路过绿源农场时,张叔正在田埂上检查玉米长势,看到他们立刻挥手:“陆同学、晚星丫头,要去哪啊?” 陆知衍停下车,简要说明去邻村考察农田的事,张叔立刻热心道:“那片地我熟!沙质土多,去年还闹过旱情,你们去了可以找老陈,他种了二十年地,知道不少情况。” 他还从口袋里掏出张纸条,写下老陈的联系方式,“就说我推荐的,他肯定愿意帮忙。”
苏晚星接过纸条,小心地夹进笔记本:“谢谢张叔!等我们回来,再跟您说考察情况。” 电动车继续前行,她忍不住回头看 —— 绿源农场的玉米已经抽穗,传感器在阳光下泛着银色的光,像守护农田的小哨兵,心里突然想起之前写的故事,笔尖又有了新的灵感。
合作农田在邻村的东头,远远就看到一片开阔的麦地,几位农民正蹲在田埂上讨论着什么。陆知衍停下车,刚走近就听到有人说:“这新科技要是不靠谱,咱们今年的收成就完了。” 说话的是位皮肤黝黑的大叔,正是张叔提到的老陈。陆知衍主动上前打招呼,说明来意后,老陈才放松下来,指着麦田说:“这片地土层薄,保水性差,去年种小麦减产了三成,要是你的模型能解决浇水问题,我们都愿意试。”
苏晚星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老陈的话,还追问:“您平时多久浇一次水?会根据天气调整吗?” 老陈坐在田埂上,掰着手指头数:“天旱的时候三天浇一次,下雨就往后推,全靠经验,有时候还是会浇多浇少。” 他指着不远处的水井,“之前也有人来推过灌溉设备,太复杂,我们老两口学不会,最后还是用老办法。”
陆知衍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揉搓,土壤颗粒分明,确实是典型的沙质土。“这种土壤需要高频次少量灌溉,” 他从背包里拿出便携检测仪,插入土里,屏幕上很快显示出湿度数据,“现在的湿度只有 18%,低于小麦生长的适宜区间,得尽快补水。” 老陈凑过来看检测仪,眼里满是好奇:“这小东西还能测土?比我们用手摸准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