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朱高煦那一声饱含震惊与怒意的喝问,如同平地惊雷,在中军大帐内炸响。他魁梧的身躯因极度的错愕而微微前倾,那双惯于在沙场上睥睨生死的虎目,此刻死死盯在跪倒在地、穿着滑稽不合身水手服的少年身上,仿佛要确认自己是否因连日征战而出现了幻觉。
“你……你……瞻基?!你怎么会在这里?!!”
朱瞻基被二叔那雷霆般的气势吓得缩了缩脖子,但依旧倔强地昂着头,重复道:“侄儿朱瞻基,参见二叔!”
一旁的赵王朱高燧,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冷汗几乎要浸透内衫。他千防万防,就是怕这混世小魔王闹出幺蛾子,没想到在这最紧要的关头,还是被他闯了进来!他急忙上前一步,试图解释:“二哥,此事……”
“你闭嘴!”朱高煦猛地转向朱高燧,目光如同两把烧红的烙铁,灼得朱高燧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老三!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私自将瞻基带到这兵凶战危之地?!你知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倭寇的冷箭,浪人的偷袭,瘟疫,甚至一口不干净的水都可能要了他的命!他现在还是皇太孙!还是大明的国本!你……你简直是疯了!!”盛怒之下,他连“本王”的自称都忘了,直接以“我”相称,可见其心中惊怒到了何种程度。
朱高燧心中叫苦不迭,有口难言。他总不能说这小子是自己偷偷爬上船,他发现时已经离港数百里了吧?那只会显得他更加无能!
就在帐内气氛剑拔弩张,朱高煦的怒火几乎要将帐篷点燃之际,朱瞻基却再次开口了,声音虽然还带着少年的清亮,却多了一份异样的沉稳:“二叔!不关三叔的事!是我自己偷听到三叔和四叔的谈话,知道三叔要来倭国执行皇爷爷的密令,是我自己偷偷混上船的!三叔他发现时,船已经出海很远了!”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着暴怒的朱高煦:“二叔,您别怪三叔!是我求他带我来的!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是朱家的子孙,是大明的皇太孙!我不能永远活在父辈的羽翼之下!我想亲眼看看战场是什么样子,想看看二叔您是如何为我大明开疆拓土、扬威域外的!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哪怕只是帮你们记录文书,传递消息!求二叔成全!”
这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热血和不容置疑的决心。帐内一时间陷入了诡异的寂静。朱高煦脸上的怒容凝滞了,他定定地看着跪在地上的侄儿,看着他脸上那混合着稚气与坚毅的神情,看着他眼中那毫不退缩的光芒。
曾几何时,他朱高煦年轻时,不也是这般天不怕地不怕,渴望在战场上建立不世功业,向父皇证明自己吗?这股子闯劲,这股子不甘人后的血气,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甚至……像极了当年在北平,跟着父皇一起举起靖难大旗时的他们兄弟。
他胸中的滔天怒火,竟被侄儿这番话奇异地浇熄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无奈,有担忧,但隐隐的,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欣赏和共鸣。这小子,倒是比他父亲有种!
朱高燧也愣住了,他没想到朱瞻基会在这个时候把责任全都揽到自己身上。他看着侄儿那单薄却挺直的脊梁,心中五味杂陈,既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又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和……一丝愧疚。
朱高煦沉默了许久,才重重地哼了一声,语气虽然依旧硬邦邦,但那股杀伐之气却消散了不少:“哼!牙尖嘴利!起来吧!地上凉,回头病了,你爹又该念叨老子没照顾好你!”
这就是变相的默许了。朱瞻基心中一喜,连忙叩头:“谢二叔!”然后利索地爬了起来,规规矩矩地站到朱高燧身后,还偷偷对朱高燧眨了眨眼,带着一丝狡黠。
朱高燧无奈地瞪了他一眼,心中却是长长舒了口气。这场意外的风波,总算暂时平息。
经此一闹,帐内之前因密探之事而产生的微妙紧张气氛,反而被冲淡了不少。朱高煦重新坐回帅椅,目光在朱高燧和朱瞻基身上扫过,最终落在朱高燧身上,语气恢复了之前的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好了,瞻基的事暂且不提。老三,你刚才说,老头子还有安排?那支皇城司的队伍,具体如何运作?需要我如何配合?”
朱高燧定了定神,知道最关键的部分来了。他深吸一口气,从怀中郑重地取出一个用明黄色绸缎包裹、以火漆密封的细小铜管。火漆上的印记,正是永乐皇帝的随身小玺。
看到这铜管,朱高煦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锐利,身体也不自觉地坐直了。这才是真正的、形之于文字的密诏!远比口谕更加正式和不容置疑!
朱高燧双手捧着铜管,沉声道:“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接旨!”
朱高煦立刻起身,绕过帅案,与朱高燧一同面向铜管,躬身行礼。朱瞻基也连忙在一旁跪下。
朱高燧小心翼翼地剥开火漆,从铜管中取出一卷质地坚韧、略带微黄的桑皮纸,缓缓展开。纸上的字迹并非翰林清流那般工整秀气,而是带着一种金戈铁马般的凌厉与仓促,正是永乐皇帝朱棣的亲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朱棣的麒麟逆子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朱棣的麒麟逆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