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岐冲海战的硝烟与血腥味,随着海风渐渐飘散,但其所带来的震撼与恐惧,却如同无形的瘟疫,以比风更快的速度,在九州北部乃至更广阔的倭国土地上疯狂蔓延。少贰家水军的覆灭,不仅仅是一支海上力量的损失,更是长久以来建立在封闭与自大基础上的、对“明国”认知的彻底崩塌。那如山般的铁舰,那如雷般的巨炮,那如同割草般收割生命的金属风暴,成为了所有听闻者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肃清了来自海上的主要威胁后,汉王朱高煦并未急于立刻向九州本土发动登陆进攻。他深知,跨海远征,根基尤为重要。壹岐岛,这个扼守对马海峡咽喉、刚刚被鲜血洗礼过的岛屿,将成为大明东征军第一个牢固的踏脚石和前进基地。
在原本倭寇主寨的废墟旁,一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且有天然淡水水源的临海台地,被选定为明军主基地的位置。成千上万的明军将士,在军官和工兵的指挥下,如同高效的工蚁,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基地建设工作。
首先是被俘倭寇和岛上少量幸存、且经过甄别确认与主要倭寇集团无关的本地平民(大多是被掳掠或依附求生的底层),他们在明军士兵的监督下,清理废墟,平整土地,挖掘地基。这些俘虏和平民脸上带着麻木与恐惧,机械地从事着繁重的劳动,不敢有丝毫怨言,因为周围那些手持燧发枪、眼神冷冽的明军士兵,以及不远处那两艘如同洪荒巨兽般停泊在海面上的钢铁战舰,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们反抗的下场。
随后,来自舰队和登陆部队的工兵们,开始展示其专业能力。他们利用随船携带的预制构件(如标准化的营房板材、了望塔部件)、水泥(利用系统提供的初级配方在天津卫小规模生产)以及岛上采集的木材、石料,以惊人的速度构建着基地的雏形。
深达一丈、宽约八尺的壕沟首先被挖掘出来,环绕基地核心区域。壕沟内侧,是以夯土、木栅和水泥混合构筑的胸墙,关键部位甚至嵌入了从废墟中收集来的条石。胸墙上开设了射击孔,并预留了火炮位。四角矗立起高达三丈的木质了望塔,塔顶配备了大型望远镜和信号旗,可以俯瞰整个基地及周边海域。塔身上,已经架设起了威力巨大的“靖海”式速射炮,黑洞洞的炮口指向远方。
整齐划一,如同棋盘格。仓库、医院、伙房、军械库、指挥所等功能性建筑也拔地而起。一条由碎石和石灰混合铺设的简易道路,从码头直通基地内部。码头本身也在进行扩建和加固,以方便更大吨位的补给船停靠。整个基地的建设,充满了现代军事工程的效率与严谨,与倭国本地那种杂乱无章的城下町或山寨形成了鲜明对比。
朱高煦每日都会亲临工地巡视,他看着这片迅速成型的、充满秩序与力量的营地,心中豪情涌动。这不仅仅是军事堡垒,更是大明意志在此地的具象化,是文明对蛮荒的征服象征。
然而,仅仅建立物理上的堡垒还远远不够。朱高煦牢记着四弟朱高晟的嘱托:“征服土地易,征服人心难。然对于倭奴,需先以雷霆手段,摧垮其意志,碾碎其尊严,使其从灵魂深处感到恐惧与敬畏,方能谈及其他。” 他要做的,是进行一场深入骨髓的心理震慑,要在所有倭人心中,刻下大明不可战胜、不可违逆的烙印!
这一日,基地中央广场,一座以水泥浇筑、异常坚固的基座被树立起来。基座之上,安放着一块采自岛上最坚硬岩石、打磨得光滑如镜、高达九尺、宽约五尺的巨型石碑!石碑的材质在阳光下泛着清冷的光泽,仿佛本身就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石碑正面,由上至下,以苍劲有力、铁画银钩的楷书,铭刻着朱高煦亲自拟定、并由军中书法最好的文书官精心镌刻的文字。其内容,霸道张扬,充满了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与对蛮夷的鄙夷,更带着血淋淋的警告:
【大明征夷大将军汉王谕倭国檄】
乾坤浩荡,日月昭明。朕承天命,抚佑华夏,德被四海,威加八荒。
尔等倭奴,僻处海隅,虺蜴为心,豺狼成性。不习王化,专事劫掠;残害我民,罪恶滔天。
昔年洪武、永乐,屡颁诏谕,宽仁以待,尔等不思悔改,反噬愈狂。
今特命本王,统率天兵,驾铁舰,操神炮,犁庭扫穴,以彰天讨!
壹岐岛畔,尔寇授首;对马海峡,尔舟尽焚。此乃天威所至,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自此刻起,此岛及周边海域,皆为大明疆土!凡敢擅入、窥伺、抗拒者,无论贵贱,格杀勿论!
此碑为证,昭告尔邦:大明兵锋所指,即为王土!勿谓言之不预也!
大明永乐二十二年 秋 立
碑文的内容,被随军的教化使大声宣读,并翻译成简单的倭语,告知那些在劳动的战俘和附近被允许观望的、胆战心惊的本地平民。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打在他们的心上。“虺蜴为心,豺狼成性”、“犁庭扫穴”、“格杀勿论”、“王土”……这些充满绝对力量与统治意味的词汇,让他们从灵魂深处感到战栗。这块石碑,仿佛不是石头,而是一座压在他们民族尊严之上的大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朱棣的麒麟逆子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朱棣的麒麟逆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