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战前的侦察
方腊“剑指杭州”的决心一下,睦州城这台战争机器,就跟上了发条的陀螺似的,呼呼地转了起来。练兵场上的喊杀声更响了,铁匠铺子的炉火更旺了,码头上搬运粮草军械的号子也喊得更急了。可在这片热火朝天的底下,有一股子暗流,悄无声息地,却以更快的速度,率先涌向了东北方向的杭州城。
这股子暗流,就是韩冲手底下那帮子人——天策府的耳目,“侦察司”的好汉们。
韩冲这人,个子不高,干瘦干瘦的,扔人堆里都找不着。可你要是盯着他那双眯缝眼看久了,就会觉着脊梁骨发凉,那眼神,毒得跟夜里出来觅食的老猫似的。他手下网罗了一帮奇人异士:有飞檐走壁、溜门撬锁的“梁上君子”,有混迹市井、三教九流都熟的“包打听”,还有几个是原先官军里的斥候老兵,因为受够了上官的窝囊气,投奔了过来。这帮人,干的都是刀头舔血、见不得光的勾当,却是天策府最离不开的“眼睛”和“耳朵”。
方腊把打探杭州虚实的重任交给韩冲时,只说了八个字:“不惜代价,查个底掉!”
韩冲领了命,回到他那间藏在城隍庙后身小巷子里的秘密据点,把几个得力手下叫到跟前。屋里没点灯,黑咕隆咚的,只有几双眼睛在黑暗里闪着光。
“弟兄们,大鱼要动窝了,目标,杭州。”韩冲的声音又低又沙哑,像沙子磨过锅底,“圣公下了死令,杭州城里的情况,城墙多高,护城河多宽,守将是谁,兵力咋布置,粮草屯在哪儿,甚至守军早上吃啥,晚上几点换岗,老百姓骂不骂娘,都得给老子摸清楚!一丝一毫都不能漏!”
一个外号“泥鳅”的汉子,是溜门撬锁的好手,低声道:“韩头儿,杭州可不是睦州,那是大地方,两浙路的脑袋,守备肯定森严,硬往里闯,怕是肉包子打狗。”
另一个以前在官军里干过斥候的老兵,叫“老马”,接口道:“泥鳅兄弟说得是。得想个万全的法子,混进去,扎根下来,慢慢摸。”
韩冲眯着眼,盘算了一会儿,开口道:“不能一窝蜂去。得分批,化整为零,各显神通。”他开始点将分派任务:
“‘泥鳅’,你带两个人,扮成逃难的流民,找机会混进杭州城。进去后,一个去码头扛大包,一个去酒楼当跑堂,一个就在街面上晃悠,专往兵营、衙门附近凑。眼睛放亮,耳朵竖尖,官兵调动、衙门口风、市井流言,都记下来。”
“‘老马’,你路熟,带两个机灵的,扮成行脚商人,贩点茶叶、丝绸,正大光明进城。重点是摸清各城门的守军人数、换岗时辰、盘查规矩。有机会,看看城防工事,尤其是火炮、弩机架在哪儿。”
“‘鹞子’(一个身手极好的飞贼),你辛苦点,昼伏夜出,想办法摸上城墙,看看垛口、箭楼的虚实,最好能画出图来。小心暗哨和巡夜的。”
“‘戏子’(一个会口技、能易容的家伙),你本事大,想办法混进官府的采办队伍,或者大户人家的下人里,看能不能接触到管粮草、军械的小吏,套点话。”
“记住,”韩冲加重语气,“安全第一!宁可查不到,也不能暴露!每十天,通过老地方的信鸽传一次消息回来。遇到紧急情况,用二号方案接头。都明白了吗?”
“明白!”几人低声应道。
很快,这几路“暗桩”,就借着夜色或晨雾的掩护,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睦州,像几滴水融入了大河,向着杭州方向渗去。
“泥鳅” 这一路最辛苦。他和两个兄弟,弄了身破破烂烂的衣服,脸上抹得跟鬼似的,混在了一股从浙西逃往杭州的难民队伍里。一路上风餐露宿,挨饿受冻,好不容易到了杭州城下,只见城门守军如临大敌,对进城的人盘查得极严,尤其是青壮男子。“泥鳅”灵机一动,假装病得快死了,由两个“同乡”搀扶着,哭爹喊娘地说家乡遭了瘟,活不下去了,来投奔亲戚。守军见他们面黄肌瘦,有气无力,嫌晦气,草草搜了身,没发现兵器,就挥挥手放他们进去了。
进城后,三人按计划分散。“泥鳅”去了熙熙攘攘的码头,凭着一把子力气,混了个扛包的苦力。他专挑给官仓、兵营运粮的船扛活,一边哼哧哼哧扛大包,一边竖着耳朵听监工的兵痞和船老大闲聊,啥都往心里记。另一个兄弟去了城中最热闹的“状元楼”当跑堂,点头哈腰,伺候那些喝酒聊天的军官、衙役,从他们的醉话和牢骚里抠信息。还有一个兄弟,则整天在街面上闲逛,跟小贩、乞丐、算命的搭讪,听老百姓议论守城的官兵咋样,粮价涨了没,人心慌不慌。
“老马” 这边就从容多了。他弄了辆骡车,装上些睦州产的粗茶和土布,打扮成个老实巴交的行商,两个手下扮作伙计。进城时,他主动给守门的军爷塞了点铜钱,赔着笑脸说些“军爷辛苦,小本生意”的客气话,军爷掂量着铜钱,也没多为难,就放行了。进城后,他们找了间不起眼的小客栈住下,白天就赶着车,借口送货,在各处城门附近转悠,暗暗记下守军人数、旗帜号衣、换岗时间。老马眼毒,还能从城墙砖石的新旧、护城河的宽深,判断出防御的强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