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的磁粉已经严重脱落,而且受潮变形,常规的播放设备根本无法读取,”林晓在团队沟通会上焦急地说,“如果不能尽快修复,里面的声音可能永远都听不到了。”
团队立刻启动了特殊修复流程。他们先将磁带送到专业的文物修复实验室,用低温干燥技术去除磁带里的潮气,再用显微镜观察磁粉脱落情况,用特制的工具小心翼翼地修复变形的磁带边缘。这个过程耗时整整三天,每一步都必须格外谨慎,生怕对磁带造成二次损坏。
修复好的磁带被放入特制的播放设备,终于传出了一段微弱却能辨认的男声,带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录音机特有的电流杂音,还有说话人略显笨拙的停顿:“今天……我自己去买菜了。走了……三里路,没让别人帮忙。以前总觉得……我不行,现在才知道,我可以……真的可以。”声音不高,却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背景里能听到老式挂钟的滴答声,还有陈阿婆欣慰的笑声。
但这段音频的杂音依然很重,部分语句因为磁粉脱落出现了断档。林晓将音频导入AI语音修复系统,系统立刻开始分析声音特征,识别杂音频率,一点点剥离电流声和环境干扰。同时,修复组的志愿者们反复听着残缺的音频,结合陈阿婆信里的描述,推测断档部分的内容,再通过AI系统进行合理补全,确保不改变原有的情感和语气。
经过五天的反复调试和修复,这段跨越二十四年的录音终于变得清晰。当“我可以,真的可以”的声音再次完整地响起时,林晓和团队的志愿者们都红了眼眶。他们第一时间联系了陈阿婆,把修复后的音频发给她。电话那头,陈阿婆的声音带着哽咽:“谢谢你们,我好像又听到他说话了……他要是知道自己的声音能上太空,肯定会特别开心。”
这段编号为#00723的录音,被收录进了“静音银行”的数据库,还被选为第二届“勇气大串烧”的候选音频。陈阿婆特意寄来了一张丈夫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年轻人坐在轮椅上,嘴角带着腼腆的笑容。志愿者团队把照片和录音一起,存储到了地下档案室,也同步上传到了线上平台,配文:“二十四年光阴,磨不掉的是‘我可以’的勇气。跨越时空的声音,值得被宇宙永远铭记。”
随着长期任务的推进,“静音银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仅有更多普通人投递自己的勇敢声音,还有不少公益组织、学校、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希望将“静音银行”的模式推广到更多地方。
有偏远山区的学校,邀请志愿者团队前往,为孩子们搭建临时录音棚,收录他们“第一次举手回答问题”“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帮助别人”的声音,让孩子们在听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被存储时,变得更加自信勇敢;有公益组织与“静音银行”合作,收录残障人士“第一次独立出行”“第一次创业成功”“第一次公开分享自己的故事”的录音,向社会传递“勇敢无关健全,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的理念;还有企业将“静音银行”引入员工培训,鼓励员工分享“第一次提出创新方案”“第一次拒绝不合理要求”“第一次跨部门协作成功”的经历,用真实的勇敢故事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一年后的12月31日,第一届“勇气大串烧”如期而至。
这一天,全球有超过两亿观众守在屏幕前、收音机旁,等待着来自宇宙的声音。晚上十一点整,卫星准时启动广播模式,一段段熟悉又陌生的声音,穿过380公里的太空,传回地球。
#00001号安安的“妈妈,我爱你”依旧是开篇,此刻的安安已经八岁,正在和妈妈一起守在电视机前,当自己的声音响起时,她激动地跳起来,大声说:“妈妈你听!我又在宇宙里说爱你了!”李护士抱着女儿,眼眶湿润,这一年里,安安变得越来越开朗,不仅经常对她说“我爱你”,还会主动帮助同学,她知道,这颗卫星和那段录音,给了女儿无穷的勇气。
#00002号丹增的“阿爸,我考上大学了”出现在第二十三分钟。此时的丹增已经是一名大一新生,正在大学里参加跨年晚会。当自己的声音从晚会的音响里传来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围着他,纷纷表示“太励志了”。丹增看着舞台上的大屏幕,上面播放着卫星传回的宇宙画面,心里默默对阿爸说:“阿爸,我在大学里很好,我会继续勇敢,不辜负你的期望。”
串烧中还有许多令人动容的声音:#00156号的“我终于敢面对自己的性取向,向家人出柜了”,#00289号的“我战胜了拖延症,完成了拖延三年的小说”,#00437号的“我第一次对家暴我的丈夫说‘不’,现在我和孩子过得很好”,#00599号的“我七十岁了,第一次学会用智能手机和远方的孙子视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房车撒钱静音富婆全网爆红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房车撒钱静音富婆全网爆红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