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泰山的风,比北疆草原更烈。
刀子似的刮在脸上,带着刺骨的寒意。
李道宗领着五十名精锐,牵着五匹老骆驼,沿着隐秘山道前行。
山道窄得只能容一人一马通过,左侧是垂直的峭壁,布满了尖锐的碎石,右侧是深不见底的峡谷,云雾缭绕,看不清谷底。
脚下的路崎岖不平,布满了松动的石块,稍不留神就会打滑。
“都小心点!踩实了再走!”
李道宗压低声音叮嘱,目光扫过身边的士兵。
他们都换上了北疆农户的粗布衣裳,脸上抹了些尘土,头发用麻布束起,看着和常年在山里奔波的农户没两样。
可腰间藏着的弯刀、背上的强弓,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他们的身份。
骆驼背上驮着干瘪的馕饼和水囊,还有一些草药,这是他们全部的补给。
走了整整三天,没人敢大声说话,连咳嗽都要捂着嘴。
夜里就宿在山洞里,轮流守夜,篝火只敢点一小簇,生怕火光引来东突厥的斥候。
干粮越来越少,每个人每天只能分到两个馕饼,水也要省着喝。
士兵们的嘴唇都干裂了,脸上满是疲惫,可眼神依旧坚定。
“将军,咱们还要走多久?”一名年轻士兵低声问,他的脚已经磨出了水泡,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
“快了,”李道宗望着前方隐约可见的山坳,“翻过前面那道梁,应该就能到山脚下的村落了。”
第四天清晨,他们终于翻过了山梁。
山脚下,一片小小的村落映入眼帘。
十几间土坯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谷旁,烟囱里冒着袅袅炊烟,几只鸡在院子里踱步,看起来一派祥和。
“将军,好像就是这里!”一名斥候眼睛一亮。
李道宗却皱起了眉。
太安静了。
按理说,农户晨起应该会有劈柴、喂牲畜的声响,可这村落里,除了偶尔传来的鸡鸣,竟听不到半点人声。
“小心点,”李道宗示意大家放慢脚步,“先观察一下。”
他们牵着骆驼,装作赶路的农户,慢慢朝着村落走去。
快到村口时,一名穿着羊皮袄的老汉突然从土坯房里走了出来。
他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手里牵着一头老黄牛,看到李道宗等人,脸上立刻露出了热情的笑容。
“哎呀,远方来的客人?快进屋歇歇脚!”老汉说着,主动迎了上来,口音带着浓重的北疆腔调。
紧接着,村里又走出几个人,有老有少,都满脸堆笑,热情地招呼着他们。
“我们是路过的农户,想去雁门关做点小买卖,”李道宗拱了拱手,故意装出憨厚的样子,“听说这山里有耐寒早熟的粮种,想问问老丈能不能匀我们一些?”
“粮种?有!当然有!”老汉一拍大腿,立刻说道,“你们可来对地方了!我们这的粮种,别说焦土了,就算是戈壁滩上都能种活,四十天就能成熟!”
他说着,转身对村里的人喊了一声:“快,把粮种拿出来给客人们看看!”
很快,几个村民抱着几个沉甸甸的麻袋走了出来,打开麻袋,金灿灿的粮种露了出来,颗粒饱满。
“你们看,这就是耐寒早熟的粮种,”老汉抓起一把粮种递给李道宗,“绝对是好东西,拿回去补种,保管能有收成!”
李道宗接过粮种,指尖摩挲着。
粮种确实饱满,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可他的目光却落在了老汉的手上。
那双手,虽然有些粗糙,却没有常年握锄头、镰刀留下的老茧,掌心甚至有些光滑。
他心里咯噔一下,又看向其他村民。
有个年轻村民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虽然动作很快,却被李道宗捕捉到了——那里明显有一个硬物凸起,像是藏着弯刀。
而且,他们的口音虽然刻意模仿北疆农户,可尾音里却带着一丝东突厥语的腔调,很细微,但李道宗常年和北疆部落打交道,一听就听了出来。
不对劲。
这些人,根本不是真正的农户!
李道宗心里警铃大作,脸上却不动声色,依旧装作憨厚的样子,捧着粮种仔细看了看:“老丈,这粮种真能在焦土上种活?我们部落的人都指望这粮种活命呢,要是种不活,可就糟了。”
他顿了顿,故意说道:“不如老丈跟我们一起去雁门关?帮我们指导着补种,等收成了,我们一定好好报答您!”
这句话一说出口,老汉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
他的眼神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恢复了镇定,可握着粮种的手却不自觉地收紧了。
“这……这就不必了吧?”老汉支支吾吾地说,“我们还要照看田地,走不开啊。”
“是啊,我们走了,家里的田地就荒了!”旁边的年轻村民也连忙附和,眼神却有些闪烁。
李道宗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这些人,肯定是东突厥残部伪装的!
这粮种,十有八九是假的!
“既然老丈不肯,那就算了,”李道宗笑了笑,突然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冷,“不过,你们藏在身后的弯刀,也该亮出来了吧?东突厥的狗崽子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