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一阵青,一阵白,肥肉抽搐着。
他篡权夺位,欺凌天子,最忌讳的就是别人说他祸乱朝廷。
简雍这番话,正好戳在了他的痛处。
他若继续为难简雍,就等于承认自己就是那个“不能容物”、让朝廷蒙羞的逆贼。
李儒在一旁暗暗摇头,心知岳父又被对方言语拿住了。
他刚想再开口转圜,董卓却已经受不了这种道德上的被动了。
他烦躁地挥了挥手,仿佛要驱散眼前令他难堪的空气,对左右吩咐:
“罢了罢了!收起这些!简先生,请随咱移步长乐宫叙话!”
此言一出,殿内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
那些按刀侍卫悄然退后了一步,吕布冷哼一声,退回原位,但目光依旧不善。
李儒垂下眼睑,心中叹息,知道在第一个回合的气势较量上,己方已经落了下风。
长乐宫比之前的大殿要明亮宽敞许多,少了那份阴森的血腥气,多了几分皇家苑囿的典雅。
董卓坐在上首,李儒、吕布分坐左右。
简雍也被赐了坐,位于下首客位。
董卓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平和一些,但长期养成的暴戾习惯让他看起来依旧有些狰狞:
“简先生,适才殿中,武士无状,惊扰先生了。”
他勉强客套了一句,随即切入正题。
“敢问刘玄德派先生出使朝廷,究竟是何目的?但讲无妨。”
简雍拱手,从容应答:
“谢太师。我家主公常言,万事和为贵,人和万事兴。如今海内纷扰,百姓流离,实非国家之福。
我主虽得徐州陶刺史、幽州公孙将军、北海孔太守等诸位州郡长官举荐,暂代乐安郡守之职,为安抚民生计,不得不走马上任,剿匪安民。
然,论及朝廷礼法,郡守乃二千石高官,终究需向朝廷报备,得陛下正式册封,方合规矩,名正方能言顺。故而,特派雍前来,禀明情况,呈递文书。”
这番话说的滴水不漏,既点明了刘备有地方实力派陶孔公孙的支持,又强调了其行为是出于公心,最后落脚于尊重朝廷法度,请求正式任命,给足了董卓面子。
董卓听了,脸色好看了不少,点了点头。
他就喜欢这种“尊重”他的态度。
相比于袁绍、曹操那些动辄骂他“国贼”、起兵讨伐的诸侯,刘备这种“讲规矩”的行为,让他感觉很受用。
他捋了捋乱糟糟的胡须,语气也缓和下来:
“嗯,玄德公心系朝廷,顾全大局,咱家甚是欣慰。如此说来,玄德公是愿意接受朝廷管辖,共扶汉室了?”
“正是。”
简雍肯定道。
“善!”
董卓胖脸上露出一丝真正的笑意。
“既然如此,不知玄德公有何具体要求?但说无妨,只要合乎情理,咱家无有不准。”
他此刻心情放松,甚至开始觉得刘备这人“懂事”,可以拉拢。
毕竟,现在的刘备,论武将关张赵能阵前斩将,论谋略似乎也不差,势力膨胀极快。
若真能稳住刘备,等于消除了东面一个大患,可以集中精力对付袁绍、曹操等人。
再来一次诸侯讨董,他可真不一定扛得住了。
更何况,西凉老家那边,李傕、郭汜跟马腾、韩遂打得难解难分,都是大规模骑兵,击溃容易,剿灭难,也牵扯了他大量精力。
简雍知道关键时刻到了,他坐直身体,缓慢地说道:
“太师明鉴,既蒙垂询,雍便直陈了。其一,青州目前黄巾贼寇横行,动辄数十万流窜,地方郡兵疲弱,难以应对。
我家主公虽有心讨贼,然名位不显,号令难行。故,急需一将军名号,以便统合青州诸郡兵力,专事征伐,早日为太师平定东方。”
青州刺史是不用想的,资历不够,但搞个将军名号,出兵平乱就方便多了。
董卓微微颔首,这要求合情合理。
给个将军号,对他而言不过是张口之事,还能让刘备去跟黄巾拼命,消耗实力,他乐见其成。
“其二,”
简雍继续道。
“我主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此乃宗正府有谱可查之事。然血脉年代久远,沦落民间。
我主每念及此,常怀唏嘘。希望能得朝廷明诏,录入皇家宗谱主脉,使之归位,以光耀祖宗门楣。”
这是要政治上的正统名分,提升刘备受拥戴的合法性和号召力。
董卓再次点头,皇室身份?
这玩意他更不在乎了,他董家子弟封侯拜将者众多,给刘备一个认祖归宗的名分,既能示恩,也可见刘备“胸无大志”,格局似乎也就停留在光宗耀祖层面,这让他更加放心。
“其三,”
简雍语气变得稍微柔和。
“乃是一桩美事。听闻太师麾下蔡中郎之女蔡琰,才貌双全,与我主麾下郡丞江浩,情投意合,两情相悦。
我主愿为其保媒,恳请太师做主,赐下此段姻缘,成就佳话,亦可彰显太师成人之美之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