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圣仪式结束,李华的声音再次响起:“拜谢师长!”
八百学子转向刘备、江浩等一行人,恭敬地行三叩首之礼。
这一次,他们拜的是眼前这些即将传授他们知识、塑造他们未来的引路人。
刘备看着台下黑压压跪倒一片的学子,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他微微抬手,声音洪亮:“诸生请起!望尔等勤勉向学,日后成为栋梁之材!”
郭嘉站在刘备侧后方,惯常玩世不恭的脸上,此刻写满了震惊与钦佩。
他斜眼看了看身旁气定神闲的江浩,心中暗道:“我的乖乖……江惟清此策,看似笨拙,投入巨大,实则是最稳妥、最高效的固本培元、人才养成之法啊!
无需依赖世家荐才,无需看人脸色,三年,只需三年,这书院便能为刘备集团源源不断地输送忠心耿耿的人才。此乃争天下之根基,胜过十万雄兵!”
张飞更是咧着大嘴,笑得见牙不见眼,他最重士大夫,没想到有一天他成为了士大夫。
“礼成,净心净手!”
学子们依次有序地走到广场边缘摆放的一排排铜盆前,俯身将双手浸入清澈的凉水中,认真搓洗。
这是象征性的仪式,寓意着净手净心,去除杂念,以纯净、专注的心态迎接未来的学习生涯。
净手完毕,学子们按照事先的安排,排成八列长队,走向前方早已备好朱砂和毛笔的案几。
刘备、江浩、张飞、郭嘉、赵云、枣袛、李华、糜竺八人各执一管毛笔,饱蘸鲜红的朱砂,为走到面前的每一位学子,在眉心轻轻点上一颗红痣。
此为“朱砂开智”,寓意开启智慧,目明心亮。
刘备江浩等人都动作轻柔,认真慈祥。
轮到张飞这边,场面就生动了许多。
他手大力沉,点的朱砂痣又圆又大,有时几乎画成了一个圈,还乐呵呵地对着有些紧张的学子说:
“小子,俺老张给你多点些聪明劲儿!”
被他点过的学子,额头上都顶着一个格外醒目的“红太阳”,让人忍俊不禁。
最激动的莫过于糜竺。
他握着笔的手微微颤抖,眼眶甚至有些湿润。
他本是商人出身,虽富甲一方,但在注重出身门第的当下,何曾想过能有今日,作为师长,为如此多的学子“开智”?
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对他身份和贡献的极大认可。
他努力稳定手腕,极其郑重地为每一个学子点上朱砂,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这也是江浩的考量,第一代创业集团奠定帝国意识,形态。
后面儒学不是要抑商嘛,那江浩把糜竺地位提上来,商人在新大汉里的地位自然会提高。
至于下一个王朝商人地位如何,江浩管不着了。
“击鼓明智!”
李华见所有学子都已点完朱砂,高声宣布。
这个环节由每个班级推选出的代表参与,共计十三位少年,依次走到那面象征着志向与抱负的大鼓前,奋力抡起鼓槌。
“咚!咚!咚!”
鼓声雄浑,震彻云霄,一声接着一声,仿佛少年们蓬勃的心跳。
张飞听得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上去擂上几下。
开学典礼在激昂的鼓声中圆满结束。
学子们在各自教师的引领下,井然有序地前往分配好的教室。
刘备等人特意在书院里巡视了一圈,只见每个教室都坐满了学生,讲台上的教师正在认真地点名,分发竹简和笔墨。
在速成班的教室里,年仅十三岁的任睱果然被任命为班长。
这个聪慧过人的孩子虽然年纪最小,却表现出惊人的沉稳。
他协助教师维持秩序,分发文具,有条不紊的模样让人刮目相看。
“此子心性沉稳,处事得当,确是璞玉,稍加雕琢,必成大器。”
江浩在讲台看着这景象,心中暗赞。
一年速成班有三个班,共计200人。
三年精英班有五个班,共计300人。
五年深造班有五个班,共计300人。
第一天的课程意义非凡,是由刘备、江浩、枣袛等人亲自教授。
速成班由枣袛开讲。
这个班的学生,未来大多要投身于屯田垦殖的第一线,由这位农业专家来上第一课,再合适不过。
精英班由刘备上第一节大课。
这个班的学生,被寄予厚望,三年后刘备的人才队伍就要在整个青州铺开,他们就会被分配各处。
深造班,则由江浩上第一节大课。
这个班级的孩子最小,成才最晚,但可塑性最强,江浩花的力气也最大。
未来与世家抗衡、改革创新、格物致知,都要靠这个班。
这是上午,下午便是农耕和武学课程。
汉朝的儒生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花架子,那都是一个个敢上战场玩真家伙的猛人,儒家六艺,武射不分家,不仅要学武,还得学弓箭。
当然,速成班主学枪法,把“刺”练好就行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