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大营。
帐内烛火通明,映照着公孙瓒棱角分明的面庞和一身银亮的甲胄。
他拆开信笺,目光锐利地扫过刘备的信件,眉头微蹙。
他抬头,望向侍立一旁的骁将严纲说道:
“正礼(严纲字)。是我兄弟刘玄德的亲笔信,信中示警,董贼今夜或有异动,欲行袭营之举。我相信我兄弟。”
他将信纸在案上轻轻一拍。
“你即刻去办,点齐本部精兵,彻夜警戒。营盘四周,暗哨加倍,弓弩上弦,巡夜人马不得有丝毫懈怠。若有风吹草动,速燃烽火示警。”
严纲抱拳躬身,甲叶铿锵作响:
“诺。主公放心,末将亲自坐镇辕门,定保营盘无虞。”
说罢,转身掀帘而出……
孔融、陶谦营寨。
相似的场景在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的营寨中上演。
孔融捻着胡须,读完信后长叹一声:
“玄德公仁义,此乃金玉良言。”
他立刻召来心腹大将武安国,细细叮嘱:
“速传令下去,今夜非同寻常,各营士卒衣不解甲,枕戈待旦。”
陶谦帐中,老成持重的他对侍立的曹豹道:
“玄德贤侄素来谨慎,此言不可轻忽。传令各部,加固鹿角,多备火把滚木,值夜军士打起十二分精神。若有玩忽职守者,军法从事。”
孙坚营帐。
烛光下,孙坚捏着刘备的信,脸色在明暗间变幻。
他环视帐下三位心腹爱将,黄盖、程普、韩当,声音低沉如闷雷:
“刘玄德遣人急报,言董卓今夜可能袭营,诸位以为如何?”
韩当有些担忧的说道:
“主公,若董贼真来,我等严阵以待,倒也不惧。怕只怕……这是虚惊一场。
弟兄们若彻夜提防,不得安寝,明日如何有气力再战虎牢?届时伤亡,恐难估量啊。”
程普捋须沉思片刻,接口道:
“义公所言甚是。然,玄德公既有此警,防备之心断不可无。
末将以为,可将现有九千儿郎分为三队,每队三千人。一队值守,两队休憩。每两个时辰轮换一次。
如此,既可保持警惕,又能让大部分士卒得以喘息。”
孙坚紧握拳头,指节发白,目光投向远处袁术营寨的方向,眼中闪过刻骨的愤恨与不甘。
若非那短视的袁公路断他粮草,致使两万江东精锐溃败折损大半,何至于今日如此捉襟见肘,连守夜都要精打细算?
他开始带了两万江东兵,当夜被华雄袭击,第二日就只聚集了七千余败兵,这几日陆陆续续又聚拢了两千残兵败将,这才勉强凑齐了九千兵马。
孙坚深吸一口气,沉声下令:
“就依德谋之计。义公、德谋、公覆,你三人各领一队,轮流值守大营。务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有异动,立时示警,全力迎敌。”
三将肃然领命:“末将领命。”
袁术大营。
刘备的传令兵跪在冰冷的地上,双手高举书信。
袁术斜倚在铺着锦缎的胡床上,漫不经心地接过信,草草扫了几眼,便随手往底下一掷,嘴角便勾起一抹浓重的讥诮。
“夜袭?呵。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董卓那西凉匹夫,岂有夜袭的胆量和谋略”
若非想起白天刘备曾挡在他身前面对暴怒的孙坚,他几乎要下令将这个“报丧”的传令兵拖出去打一顿泄愤。
“滚,少来聒噪。”
袁术不耐烦地挥挥手,像驱赶苍蝇。
传令兵如蒙大赦,连忙叩首退出。
袁术看也不看地上的书信,端起琥珀杯,将美酒一饮而尽,继续沉溺于他的安乐乡中。
他的军队明天不用厮杀,正好喝醉,睡个懒觉。
隔壁袁绍大营。
灯火通明,谋士武将分列左右,似乎在商议着什么。
刘备的传令兵被引进来,恭敬地呈上书信。
袁绍一身华服,端坐主位,神情倨傲。
他接过信,只看了一眼开头,眉头便皱了一下。
显着你刘备了?
你谁呀?
你是盟主?
来教我做事?
要不是有四世三公的涵养,袁绍此刻就如大明王朝中的严世藩一样跳起来大骂:还董卓要来袭营,我袭你妈的头?
袁绍并未细读,也未传示众人,随手就将刘备的信笺,丢进了旁边取暖用的熊熊炭盆之中。
黄纸迅速卷曲、焦黑、化作一缕青烟。
“知道了。退下吧。”
袁绍的语气平淡无波,仿佛只是处理了一件微不足道的琐事。
他自有四世三公的气度,不会为难一名送信的传令兵。
帐下谋士如许攸、郭图等,有人欲言又止,但见主公如此态度,终究无人开口。
传令兵看着那瞬间化为灰烬的信件,不敢多言,躬身退出了袁绍大帐。
曹操的营寨布置得法度森严。
大帐内,曹操秉烛夜读《孙子兵法》。
当传令兵送来刘备的书信时,曹操立刻放下书简,亲自接过,就着明亮的烛光仔细阅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