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立刻意识到自己方才的失态,手腕处传来的力量让他心中一凛,这位刘玄德,绝非等闲之辈。
他连忙收敛心神,脸上笑容更盛:
“玄德公客气了。此乃操分内之事,自当效劳。”
他顺势反手也握住刘备的手臂,显得亲热无比,一边引着刘备等人往中军大帐走,一边却忍不住用眼角的余光,再三流连于关羽、张飞、许褚那三座铁塔般的身影之上。
刘备观察力自然细致,心想着,曹操,你眼睛老是偷瞄我手下大将作甚?
江浩则是有些震撼,上下打量着这位三国时期的枭雄,黑脸,略矮,小眼睛,短须,想上去合影留念一下,喊一声:曹丞相。
只是可惜曹操疑心病太重,为人太狠,否则的话,投奔曹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就是怕投奔曹操,哪天突然就“借汝一物,安定军心”或者“浩,我送你一个空盒子,自己体会”又或者“吃了鸡肋,就上路吧”……
不多时,已到中军大帐,正好有七八位诸侯在喝酒聊天。
江浩关羽等人在帐外等候,而刘备则进去唠嗑。
刘备进去前还略带歉意的看着江浩等人,江浩点了点头,示意刘备莫慌,他不介意,进去好好发挥,相关话术这一路江浩已经教了刘备不少,相信以刘备的情商,必定能和诸侯们相处愉悦。
江浩没兴趣等候,留下关羽张飞在帐外照看,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自己则和郭嘉、许褚、田豫先行回营寨中休息。
进不去太正常不过了,这是诸侯之间的小会,而且中军大帐的空间有限,就连袁绍袁术也会屏退左右,只和各路诸侯寒暄聊天。
……
“来来来,玄德公,这位便是四世三公、名满天下的渤海太守,袁本初袁公。”
刘备立刻上前,深深一揖,姿态恭谨而不卑不亢:
“久仰本初公大名,如雷贯耳。刘备刘玄德,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
曾蒙郑康成、卢子干两位大儒不弃,忝列门墙,略习经义。
今闻公高举义旗,讨伐国贼,备不才,愿率部曲,附于骥尾,尽绵薄之力。”
他声音清朗,清晰地报出自己的宗室身份和师承,在袁绍这位顶级门阀面前,这身份便是他最大的敲门砖。
袁绍端坐主位,一身华贵的锦袍,气度雍容,闻言微微颔首,目光在刘备身上略作停留,带着一丝审视。
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
这身份……倒也有几分意思。
尤其在这讨董的节骨眼上,一位带兵前来的汉室宗亲,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温和笑容:
“哦?竟是汉室宗亲?玄德公忠义可嘉,快快请起。能得玄德公襄助,讨董大业更添胜算矣。”
语气中带着门阀领袖对“自己人”的接纳与赞许。
“这位是冀州牧,韩馥韩文节公。”
“备见过韩刺史。刘备刘玄德,备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曾师从……”
韩馥体型微胖,面相敦厚,闻言连忙起身还礼:
“哎呀,玄德公太客气了。快快请坐。宗亲亲至,共赴国难,实乃朝廷之福,社稷之幸。”
他言语间透着对汉室身份的尊重和一丝亲近。
“这位是东郡太守,乔瑁乔公伟。”
“见过乔太守。备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
……
每见一路诸侯,刘备都从容不迫,先是夸奖一顿对方,然后再温润如玉地重复着那套早已烂熟于心的自我介绍,每一次都清晰地强调着自己的汉室宗亲身份。
他的笑容真诚而富有感染力,言辞恳切又不失风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袁绍袁术都有些翻白眼,刘备你至于嘛,这都是在大帐里,汉室宗亲这些都已经重复五六遍了。
这是江浩为刘备精心设计的“亮相”策略。
历史上,刘备直到袁绍问起才被动提及身份,结果只落得末座,被赐了一个小马扎。
如今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这层“汉室宗亲”的金字招牌必须主动、响亮地打出来。
当刘表、刘虞、刘焉等实力派宗室都选择观望自保时,唯有他刘备,一个边郡小官,挺身而出,带着五千精锐之师,千里迢迢奔赴国难。
这份赤诚,这份独一无二的身份象征,足以让他在各路诸侯中赢得一席之地,至少表面上,能获得一份不容忽视的话语权。
一番介绍之后,几位诸侯寒暄了一番,时间已经到了下午申时,夕阳西斜,确定应该不会有诸侯到达,袁绍大手一挥,一场高规格的晚宴便开始了。
不得不说,东道主曹操安排的很到位,杀牛宰羊,犒赏诸侯。
今日的晚宴,算是刘备参加过规格最高的一个。
汉代,遵循礼制,正规规格高低看菜品的多少就能得知。
《礼记》中有明确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