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故事:小林——从“职场工具人”到“生活主理人”的365天
小林的工位在公司茶水间旁的角落,三年来,这里更像“同事的共享后勤站”:左边堆着待取的快递,右边是同事委托打印的文件,电脑桌面常年开着三个文档——“部门下午茶清单”“同事加班订餐表”“临时事项待办”。她的微信置顶是5个工作群,备注里全是“XX的快递码”“XX的猫粮品牌”,连自己的生日,都是同事提醒“小林你生日快到了,记得帮我们订蛋糕”时才想起来。
同事喊她“万能小林”,语气里带着理所当然的依赖:“小林,帮我取个快递呗,我在开会”“小林,我今晚加班,你帮我喂下猫?它粮在我抽屉第二层”;领导拍着她的肩说“小林靠谱,公司离了你真不行”——可只有小林自己知道,每天晚上回到出租屋,她连脱鞋的力气都没有,瘫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想不起这一天“为自己做了什么”。
觉醒日:凌晨1点的多肉消息
改变发生在深秋的一个周四。凌晨1点,小林刚把同事改到第5版的PPT邮件发出去,手机屏幕突然亮了——是妈妈的微信:“囡囡,你上周说想种的玉露,我在花鸟市场挑了盆最圆的,根须壮得很,等你回来给它配个白瓷盆。”
小林盯着这句话,指尖突然发颤。她上次和妈妈说“想种多肉”,还是三个月前的周末,当时她刚刷到一个“多肉拼盘”的视频,抱着手机和妈妈念叨“等我有空了,也摆一排在窗台”。可这三个月里,她的“有空”全给了同事的快递、领导的加班、永远做不完的“别人的事”。
她翻身下床,打开手机相册——最近的50张照片,要么是同事让拍的“下午茶摆拍图”,要么是帮别人取快递的“包裹合照”,唯一一张自己的照片,还是上周团建时被同事拉着拍的背景板。小林蹲在地上,看着出租屋角落里落灰的行李箱(她已经半年没出过远门),突然捂住脸哭了:“我好像把‘自己’弄丢了。”
第1天:划一条“我的事红线”
第二天早上,小林提前半小时到了公司。她没像往常一样先整理同事的快递,而是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在第一页写下“我的事清单”:
1. 今晚回家种妈妈寄来的玉露;
2. 周末去看美术馆的新展(票上周就买了,一直没敢请假);
3. 学做手冲咖啡(收藏夹里的教程,已经躺了半年)。
写完,她把笔记本立在工位桌角,正对着自己的电脑。
第一个来“求助”的是邻座的张姐:“小林,帮我取个快递呗,我这报表赶得急。”
放在以前,小林早拿起手机问快递码了,但那天她盯着笔记本上的“我的事清单”,深吸一口气笑着说:“张姐,我现在要整理这周的行政报表,楼下快递柜有小程序,你可以直接扫码取~”
张姐愣了愣,撇撇嘴转身走了,路过茶水间时还和别人小声说:“小林最近怎么变懒了。”
快下班时,领导拿着一份“临时会议材料”过来:“小林,今晚加个班,把这些材料印成装订版,明天一早要用。”
小林看着手机上“玉露种植步骤”的收藏页,抬起头说:“领导,我今晚有安排,要是加班的话,得把明天的行政采购流程往后调半天,您看可以吗?”
领导皱了皱眉,没说什么,拿着材料转身走了。
那天小林准时6点下班,走出写字楼时,天边还留着淡粉色的晚霞——她已经快一年没见过下班时的夕阳了。
第30天:多肉长根,边界渐清
接下来的一个月,小林成了公司里“有点不一样”的人:
- 同事让她订私人外卖,她会说“外卖APP有拼单功能,你可以和工位附近的人一起订~”;
- 有人让她帮忙写“私人工作总结”,她笑着回“我的工作总结还没写完呢,你可以参考去年的模板~”;
- 甚至有新同事问“小林姐,是不是所有事都能找你帮忙”,她会轻轻摇头:“紧急的工作事可以,私人的事得自己来哦~”
一开始,办公室里确实有不少闲话:“小林现在架子大了”“不就是个行政吗,装什么忙”。但小林没放在心上——她每天下班回家,先给玉露浇半杯水,然后跟着教程磨咖啡豆,周末背着帆布包去美术馆,拍展台上的油画,发朋友圈配文“今天是属于莫奈的下午”。
变化是悄悄发生的:
张姐后来自己学会了快递柜小程序,还和小林说“其实自己取快递也挺快的”;
领导发现小林把行政流程整理成了“1分钟操作手册”,贴在茶水间墙上,同事们的重复提问少了一半;
连之前说她“变懒”的同事,都开始问她“小林,你那盆玉露怎么养得这么圆?”“你周末看的展好看吗?”
第180天:工位上的生活烟火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觉醒指南从一碗粥到一朵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觉醒指南从一碗粥到一朵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